近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3年度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入选名单,我校共有11支科研团队成功入选。
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是指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作为基础,以企业或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攻克产业重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为目的,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科研(产业)创新团队。
我校紧密围绕秦创原“两链”融合部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领域,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多领域跨学科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积极培育并鼓励教师申报相关项目,为我省科技发展贡献西大力量。
入选名单
01
集成电路可靠性预计及寿命建模分析“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数学学院张瑞教授
队伍瞄准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科学问题、产品自主可控和长期技术发展需求,由西北大学和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技术骨干力量组成,依托双方优势,通过创新性地利用设计、制造及应用数据,结合集成电路的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分析,以建立集成电路可靠性预计和寿命预测模型。队伍首席科学家为西北大学张瑞教授,首席工程师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唐磊所长。研究成果有望填补国内集成电路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预计和寿命建模技术空白,可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厂商进行可靠性预计与质量评价,进而提高电路的成品率、节省研发成本。
02
抗儿童难治性癫痫1类创新药物93S-1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生命学院贾璞博士
为开发儿童难治性癫痫防治药物,西北大学和陕西鸿道生物分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双方优势,对93S-1凝胶制剂与干混悬剂两种制剂开展研究,成功获批2023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为西北大学贾璞老师,首席工程师为陕西鸿道生物分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白亚军工程师。相关研究成果将促进我省药学制剂方面创新链条进一步完善,同时与产业链进一步融合。
03
特种功能涂层关键材料可控合成“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化工学院胡军教授
针对超疏水涂层耐磨性差、成本高等问题,西北大学胡军教授团队与西安经建油漆有限责任公司张海信工程师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通过材料表面微纳米结构多尺度设计与表面改性化学成分高通量筛选,从性能和成本相协调的角度解决超疏水涂层规模化应用的两个关键痛点,掌握高机械性能超疏水微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涂层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技术,实现超疏水表面结构规模化应用。
04
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安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信息学院汤战勇教授
为提升物联网软件和系统的漏洞检测能力,减少漏报和误报,西北大学汤战勇教授团队联合西安猎鹰科技有限公司张龙飞工程师团队在物联网软件漏洞检测与修复方面开展合作,旨在解决物联网软件漏洞检测误报率高、漏报现象严重、难以修复的难题。最终在智能化漏洞数据收集和处理算法、智能化漏洞识别模型、智能化漏洞修复方案三个维度开展核心成果转化,实现落地应用。
05
机械密封的泄漏与磨损调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化材学院吕晋军教授
为有效减少钢铁深加工领域设备机械密封泄漏与磨损,解决齿轮箱和轴承箱漏油问题,西北大学吕晋军教授团队联合西安奥奈特固体润滑工程学研究有限公司张军总工团队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依托“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进行复合固体润滑剂润滑性能与自密封性能的耦合研究、机械密封泄漏与磨损调控的工程应用研究和自密封复合固体润滑剂的拓展应用研究,实现钢铁深加工企业机械设备的泄漏与磨损控制目标。
06
电石炉高温烟气除尘净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化工学院李冬教授
我国是世界第一电石生产大国,在目前工业化生产中,电石炉烟气的余热利用和除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为开发先进的电石炉高温烟气除尘净化技术,西北大学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李冬教授任首席科学家,方新军高级工程师任首席工程师,对电石炉烟气中的颗粒物、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氨气等污染物的分离吸收工艺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及工程示范,以期为我国电石行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贡献力量。
07
土遗址赋存环境监测集成技术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信息学院房鼎益教授
由西北大学房鼎益教授与西安众源云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沈健工程师带领组建而成。队伍依托西北大学无源物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平台功能,围绕“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化”和“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的科技需求,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技术,推进“由看守性保护向科技保护”转变的新一代物联网信息技术,项目研究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文保系统。重点研究以下内容:土遗址赋存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集成研发;土遗址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研发;土遗址生存状态健康度量化分析研究。
08
生物催化制造新工艺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化材学院李剑利教授
生物催化制造新工艺研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由西北大学与陕西岳达德馨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剑利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岳达德馨张天博士担任首席工程师。队伍对标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需求,聚焦绿色生物催化新技术研发,针对传统合成化学工艺中存在的反应条件复杂,立体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低等问题,另辟蹊径探索突破,充分发挥校企优势互补的集成效应,助推生物催化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升级。
09
新型高性能赋形反射面天线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信息学院任宇辉副教授
新型高性能赋形反射面天线研究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由西北大学和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西北大学任宇辉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西安恒达崔锋高级工程师担任首席工程师。队伍充分利用经典反射面天线增益高、设计简单等优势,创新性地将“多模”、超表面等新思路、新设计引入到反射面天线的理论与设计中,为传统反射面天线的发展与应用开创新的思路,并使其在空间通信、感知、远距离微波输能及高强度辐射场构建等领域能有更广阔的应用。
10
高血压精准医防融合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物理学院冯宏剑教授
高血压精准医防融合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由西北大学冯宏剑教授与西安阿科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吴群工程师带领组建而成。队伍集成联合体单位优势,以高血压医防融合为切入点,在陕西建立医疗诊断、卒中筛查、精准治疗、康复随访为闭环的医防融合管理大数据平台,通过平台化集成创新解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亟需提升的问题。队伍主要结合已有中国人临床研究回顾性的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结合大数据为高血压医防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精准的人工智能决策支撑,大大提升高血压人群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创建精准的高血压医防管控平台。
11
新型生物农药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首席科学家:化工学院薛伟明教授
我国是生物农药应用大国。为解决生物农药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制约菌种染杂菌的早期诊断、工业菌种发酵效价低、分离与纯化收率低等问题,西北大学薛伟明教授团队联合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宏勃高级工程师团队,共同进行溴菌腈的高效绿色合成路线研究、宁南霉素原药的提纯与精制研究、多抗霉素D提纯与精制研究,开发新型绿色合成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甚至消除污染,提高我国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校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指引下,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两链融合,获批2022年度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14项;在秦创原孵化落地公司12家,获春种基金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秦创原科技孵化器、省教育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用好秦创原人才政策,获批省科技厅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5项;打造西北大学秦创原成果转移转化战略专家库,51人入选秦创原总窗口科技专家库;精准对接优质成果,打造教授专场路演活动;实现了4项千万级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多元化的转化模式,产生了一批代表性案例,在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中获评A等。
此次入选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1支,是我校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后续,科技处(高转院)将持续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认真组织谋划,让更多科技成果汇聚秦创原。
转自:“西大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