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再发Science
2023/2/24 16:18:48 阅读:119 发布者:
2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命名为PIC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的适用性。该成果以“通过一种多孔绝缘接触减少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非辐射复合”“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porous insulator contact”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
团队在叠层器件中广泛使用的p-i-n反式结构中开展了PIC方案的验证,首次实现了空穴界面复合速度从~60cm/s下降至10cm/s,以及25.5%的单结最高效率。这种性能的大幅改善在多种带隙和组分的钙钛矿中都普遍存在,展现了PIC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PIC结构在多种疏水性基底都实现了钙钛矿成膜覆盖率和结晶质量的提高(载流子体相寿命大幅提升),对于大面积扩大化制备也很有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彭伟、毛凯天和蔡逢春完成了论文的核心实验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为通讯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Michael McGehee教授进行了深入合作。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3126?cookieSet=1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转自:“比臣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