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讲堂线上预告:启蒙与美育—清末民国的中国美术教育(殷双喜教授)
2023/2/23 17:32:39 阅读:109 发布者:
课程概要
主讲人:殷双喜
主办方:上海美术学院
讲座形式:线上授课
时 间:2月24日(周五)14:00-17:00
主讲人简介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美术史论文章300多万字。出版《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等专著。主编《吴冠中全集·第4卷》《黄永玉全集·第2卷》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雕塑分卷)《翰墨流芳——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文选》《共和国美术记忆》等。曾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2003,巴黎)等。曾任第3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第11、12、13届全国美展评委,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评委,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担任中央美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教学内容
清末民国美术教育的背景,是西方写实油画进入中国。本讲座介绍了明清时期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最初的发展历程,作为倡导新学、启迪民智的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写实油画开启了中国人观察、表现世界的新角度和新方法。从当时的图像和文献来看,20世纪初期中国写实绘画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科学与绘画关系密切;二是西画一经传入中国,即由中国画家在传统中国画基础上进行变通改良,走向中西融合之路。讲座概括地介绍了清末民国的美术教育情况,并从清末民初美术教育(1895—1918)、五四新文化时期美术教育(1919—1921),以及民国美术教育(1912—1949)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讲座梳理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并阐释了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深远影响。
本次活动将采用“腾讯会议”线上观看的方式。请观众提前调试好线上听讲设备、账号与网络。
本校学生通过下方【二维码】报名,请正确填写信息,审批通过后进入会议室观看。报名截止时间:2月24日上午9时,报满即止!进入会议前,请务必将腾讯会议个人名称修改为“学号+姓名”的格式。本次线上听讲,需全程观看讲座后,方能计入考勤记录,以平台记录的参会时长为准。
校外观众及未报名成功的本校学生也可以通过会议直播链接观看本次讲座。
会议直播:
https://meeting.tencent.com/l/GOtZMkwTN0IU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
【上美讲堂】官方抖音、视频号
来源:上美讲堂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