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子融合核磁共振纳米探针用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后续的CDT
2023/2/23 15:53:29 阅读:121 发布者:
使用造影剂的增强成像技术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结构成像,以揭示占用空间的病变,但很少提供详细的分子信息。为此,该研究报告了一种结构和分子融合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用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这种融合纳米探针被称为FFT NPs,其工作机制涉及磁性Fe3O4核心和顺磁性Fe-tannic acid(Fe-TA)外壳之间的T1/T2加权磁共振调整效应(MRET)。具有"常开 " T2信号的FFT NPs提供了肿瘤的结构性MRI(sMRI)对比,同时在ATP存在的情况下提供了激活的T1信号,ATP在恶性肿瘤的快速生长过程中被过度生产,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分子MRI(mMRI)。建议使用mMRI:sMRI的比值强度来协助对恶性4T1肿瘤和良性L929成纤维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此外,发现解离的FFT NPs能够催化4T1肿瘤中的H2O2转化,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用于化学动力学治疗。
首先,对Fe3O4和Fe-TA的MRI信号进行测量。随着浓度的增加,Fe3O4表现出典型的T2加权变暗,r2值高达211.4 mM-1∙s-1。同时,Fe-TA表现出典型的T1加权增亮,r2/r1值较低(1.28)。然而,在将Fe-TA组装到Fe3O4表面后,发现得到的FFT NPs只表现出T2信号,而Fe-TA的T1信号由于Fe3O4的磁感应强度而被屏蔽。FFT NPs的r2值(67.5 mM-1s-1)低于Fe3O4 NPs,因为FFT NPs的弛豫拟合曲线上的铁浓度包括Fe3O4和Fe-TA,而Fe-TA没有T2信号贡献。随后,在加入ATP后,发现T1信号逐渐增强,信号强度与ATP浓度呈正相关,而T2信号仍然非常强,其强度仍明显高于纯水。
此外,磁分离后,FFT NPs上清液的纵向曲线、体外MRI图像和纵向时间都显示了ATP浓度依赖性的T1信号的明显增加,表明顺磁性铁离子的持续释放。经过ATP处理后,发现FFT NPs的r1从2.65mM-1∙s-1略微增加到3.2mM-1∙s-1,而r2从67.5mM-1∙s-1明显下降,这是由于FFT NPs分解后的磁矩减少所致。相应地,r2/r1比率从25.4下降到6.3,表明T1和T2成像效果都可以实现。在加入ATP后,Fe-TA降解并离开Fe3O4,从而使其自旋波动恢复,促进周围水质子的松弛过程并激活T1信号。
将4T1肿瘤小鼠作为化学动力学治疗的肿瘤模型。当4T1肿瘤体积达到约100mm3时,将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磷酸盐缓冲盐水(PBS)、Fe3O4NPs、Fe3O4NPs-磁铁靶(Fe3O4 NPs-M)、FFT NPs和FFT NPs-磁铁靶(FFT-M)。与PBS处理的对照组相比,Fe3O4NPs和Fe3O4NPs-M组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Fe3O4 NPs在体内产生的•OH较少。
相比之下,在对Fe3O4NPs进行Fe-TA表面修饰以得到FFT NPs后,发现肿瘤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特别是在使用磁靶向治疗时,发现抗肿瘤效果远远优于前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现所有小组的体重都保持稳定,表明化学动力学疗法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磁靶向治疗是临床上一种潜在的靶向给药策略,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发现FFT NPs-M组的肿瘤重量最低。为了进一步评估疗效,对肿瘤进行了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TUNEL检测和Ki-67染色。与他治疗组相比,FFT NPs-M组表现出最严重的肿瘤细胞坏死和明显较低的Ki-67细胞的数量。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12874
转自:“NANO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