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贸易网络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 :典型事实、关联机制与实证检验

2023/2/23 14:48:12  阅读:108 发布者:

中国贸易网络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

典型事实、关联机制与实证检验

  

贸易因素是一国货币发展成国际货币的核心驱动力量。本文基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世界贸易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中国2001年至2016年的贸易网络特征,并分析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稳健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中,贸易网络联系强度自2005年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持续上升,中间中心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出现下降趋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结果与状态空间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网络联系强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继续优化贸易网络特征,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巩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建立亚洲的人民币循环系统;重点关注人民币官方记账职能的发挥,通过更加广泛的地域分布形成网络效应。

关键词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社会网络分析;货币锚

作者简介

高明宇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李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性缺陷。中国作为美国的债权国,长期的双顺差持续为美国提供了融资,然而却面临美元贬值导致的资本损失风险。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贸易总量世界第一,2018 年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的规模排世界第二。在经济意义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国家,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与此不匹配,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货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这为下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前瞻性指引。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仅有助于减少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有助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供应链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跃迁提供保障。

国际贸易使国际货币成为必需,虽然世界虚拟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的规模愈发庞大,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是一国经济稳定的基石,同时也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动力和主要决定因素。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在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三个职能是有先后顺序的 :国际货币最先履行的就是交易媒介职能,然后是计价货币,最后是贮藏货币。可以认为,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职能的发展应当优先于在其他市场当中的发展,贸易交往中的货币使用会引致金融领域中对该货币的需求,进而又会促进该货币官方储备职能的发展。目前,网络分析方法日渐成为主流经济理论分析的有力补充。单纯的双边贸易关系只能反映出两个国家之间或者区域内部的贸易联系,难以全面反映全球复杂的贸易关系和整体的贸易网络特征。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则能够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详细刻画,对国际贸易网络特征进行科学地整合分析,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世界贸易网络特征以及一国在该网络中的地位。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包括 :第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中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及世界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论证贸易网络特征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经济学逻辑。第二,探讨中国贸易网络特征与人民币空间影响力全球分布的关联,发现中国贸易网络特征与人民币空间权力分布一致,两者间存在密切联系,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世界贸易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中国 2001 年至 2016 年的贸易网络特征,并分析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在亚洲社团中已经成长为核心国家,且在世界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居于核心位置。人民币虽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外围”格局中处在外围地位,但基于货币锚模型测算出的人民币官方记账单位却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人民币作为锚定货币。上述事实说明,中国的贸易网络特征深刻影响着人民币空间权力分布,与中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位置不断上升相对应的是,人民币将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向中心逐渐升级,人民币国际化有巨大潜力。第二,状态空间模型结果表明,中间中心度和网络联系强度在大部分年份都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正向影响,网络异质性在整个样本区间内都显著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这说明我国可以通过提升中间中心度、增强网络联系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所形成的网络效应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第三,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三个贸易网络特征指标中,贸易网络联系强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最大。

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启示

第一,继续优化贸易网络特征,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由于现阶段贸易网络联系强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更为稳健,且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异质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因此,维持联系强度的意义重大。这就需要我国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深化我国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增长,巩固和增加中国的贸易网络联系强度。其次,继续完善中国的贸易和金融环境,并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巩固中国的贸易网络中心性位置。最后,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我国对某一区域贸易关系的依赖,提升中国贸易网络的异质性。随着贸易网络特征的不断优化,中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也会相应提升,并最终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第二,巩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建立亚洲的人民币循环系统。空间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区域途径和全球途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遵循“周边化—亚洲化—国际化”的空间顺序符合经济学逻辑,也是一个更为务实的选择。亚洲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发展高地,在世界战略全局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意义重大。中国应在亚洲内部深耕细作,积极推进 RCEP 经济治理架构的完善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为中国及其伙伴提供深化改革、拓展对外贸易网络的平台,推动亚洲区域内贸易、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第三,现阶段应重点关注人民币官方记账职能的发挥。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来看,国际货币功能的发挥可能具有交错的特点,有时候某些功能表现突出,而其他功能又表现的比较滞后。货币锚模型的结果说明,人民币的权力分布已经不再局限于东亚、东南亚和西亚等亚洲区域。未来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亚洲,又要加强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辐射,在重点区域构建支撑人民币全球使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发挥人民币服务全球经济的功能,如人民币跨境服务的延展、资产管理中心的建立和运行、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认证等。这些措施将会提高企业和居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度,提升人民币全球循环系统的承载力。由此,通过更加广泛的地域分布所形成的网络效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来源期刊:《南方金融》

转自:CNKI社科学术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