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前沿研究:煤直接液化过程中供氢溶剂对自由基反应的调控研究

2023/2/23 13:48:13  阅读:130 发布者:

研究背景及意义

煤直接液化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自由基的反应行为决定产物分布。其中,自由基的释放过程主要与煤中有机结构的化学键组成有关,褐煤是一种高含氧的原料,热化学转化过程会生成含氧芳香族化合物。然而,对于煤直接液化反应而言,“富氢”环境是显著特征,煤中氧元素在反应中转化生成水而造成氢和氧元素的浪费。为探究供氢溶剂对煤中含氧官能团转化的调控过程,本研究通过褐煤的氢解反应,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总结出供氢溶剂对煤直接液化自由基中间体调控机理,为含氧化合物定向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基于煤热解自由基机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证实了自由基攫氢反应的H传递机理。当供氢溶剂的αH被自由基攫取之后,β位置的CH键被活化,可在受热过程中完成第二个H自由基的释放。第一步中由煤热解自由基攫氢引发的H传递过程和第二步的H自由基自发脱落过程构成了供氢溶剂的供氢机理。由此产生的H自由基不仅可与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同时也可参与由H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诱导反应。主要结论如下:

1.量子化学计算表明,H自由基可促进酚羟基的脱落,促使其产生水。依据理论研究推测,无论是自由基的攫氢反应还是第二步脱落的H自由基,都可用于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的稳定,但当供氢溶剂持续增大,供氢溶剂用量大于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时,供氢溶剂第二步脱落的H自由基将用于诱导热解反应。

2.通过褐煤的氢解反应发现,随着供氢溶剂比例的增大,酚类化合物的收率先增大后降低,且与水产率呈现互逆过程,450 °C时,供氢溶剂以mTHN:mcoal= 4:1的比例添加时处于拐点。高于该拐点时,供氢溶剂第二步脱落的H自由基引发了较多的诱导热解反应,导致酚产率下降。

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充实了煤直接液化过程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研究亮点

本研究提出了供氢溶剂的自由基反应机理,通过供氢溶剂的两步H传递反应以及H自由基的诱导热解反应,描述了供氢溶剂参与后对褐煤氢解反应中含氧官能团的转化机理。为供氢溶剂的评价模型、煤直接液化的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成果以Regulation of radicals by hydrogen-donor solvent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为题,已发表在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DOI: https://doi.org/10.1007/s11705-022-2186-7)。

作者及团队介绍

李旺(第一作者),太原理工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煤液化。

李文英(通讯作者),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围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方向,长期从事煤化学化工基础和煤炭资源化技术集成系统研究。包括1)煤的物理化学结构与煤热解气化反应性;2)低阶煤热解与高效转化过程设计;3)煤基液体产物深加工精制;4)煤制清洁燃料/化学品催化剂研制及工艺开发;5)煤基多联产系统设计。

转自:“高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