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一、招生单位介绍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1944 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训导处体育卫生组,1984 年恢复体育专业本科招生,1998 年成立体育学院。学院 2005 年获批体育学一级硕士授权点,2021 年获批体育学一级博士授权点;学院拥有两个本科专业,分别于2019 年、2020 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传承、群体竞赛、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已发展成集本科、硕士、博士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西北地区领先、国内有重要影响力、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专业体育学院。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大学体育教学部3 个系(部)。学院教学及研究机构齐全,实力雄厚,设有体育专业教研室7 个,大学体育教研室2 个,设有群体竞赛办公室和学科建设办公室。有国家体育总局和科技部认定的首批体育科普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研究与发展中心、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陕西省儿童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等6 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有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室、运动生物学研究所、运动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等18 个基础及应用型实验室,投入各类资源总和达3000 余万元。学院拥有综合体育训练场馆3 个,室外体育场地占地8.45 万平方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学院现有教职工98 名,其中专任教师 84 名(含专业课、大学体育),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7 名,教授16 名,副教授45 名。师资队伍中有全国和省级各类学术组织和体育专业建设组织负责人及委员共30 余人次,有获得全运会冠军和奥运银牌获得者1 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1 人,全国师德标兵1 人,宝钢全国优秀教师2 人,国际级裁判7 人,国家级裁判8 人,国家级优秀教练员4 人,省级教学名师4 人,陕西省师德标兵2 人,陕西省师德楷模1 人。学院教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材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60余项。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坚持研究型学院办学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探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等多个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人才。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和省级教学团队2 个,获有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 10 余门次,获得校级省级教
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3 项,二等奖1 项。近10 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 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00 余项,以体育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在国内外高层次期刊上的论文有400 余篇,编写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0 余部,撰写各级各类政府咨询报告及规划制度50 余项次。学院建有重点运动队6 支,近年来共获得全国性体育竞赛冠军100 余人次。
学院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莱斯桥大学、英国班戈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等国外、境外知名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建立对外合作关系,不断扩展对外交流,不断促进学院的办学质量。
学院在建院25 年,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积极践行和弘扬“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秉承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恪守“仁敏智勇、追求卓越”的院训,发扬“拼搏进取、健康快乐”的院风,秉承“以人为本、务实求真、教研并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依托相关学科优势,努力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体育教师教育突出,国内一流,面向世界的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外国语及业务水平要求
体育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采取“申请-考核”制,不符合考核制的须参加考试(考试科目见附表),具体如下:
(一)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二)外语要求
1.英语成绩(水平)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报考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的考生,应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六级425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本科或硕士为全日制英语语言文学相应专业毕业,且获得国家英语专业八级及以上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在相应英语国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新托福(IBT) 成绩80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雅思成绩6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新GRE 考试Verbal 成绩154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或近 3 年内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A&HCI 学术期刊发表了科研论文。
(2) 报考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的考生,应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425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本科或硕士为全日制英语语言文学相应专业毕业,且获得国家英语专业八级及以上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在相应英语国家获得硕士学位;新托福 (IBT)成绩75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雅思成绩5.5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新GRE 考试Verbal 成绩154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或近 3 年内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A&HCI 学术期刊发表了科研论文。
2.非英语语种的申请人外语水平达到以上中要求相当条件。
3.不符合以上外语要求的须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三)业务要求
1.应届硕士毕业生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 身份发表SCI/SSCI/A&HCI 或中文核心级别及以上期刊学术论文1 篇;或在奥运会体育竞赛中获前八名;或在全运会比赛中获冠军。同等条件下,主持获得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者优先。
2.往届硕士毕业生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A&HCI 或中文核心级别及以上学术论文 1 篇;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 主持有省部级课题,或参与国家级课题(前三),或出版专著等科研成果;
(2) 除具备必要条件中的学术论文所要求的1 篇之外,考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SCI/SSCI/A&HCI 或中文核心级别及以上学术论文1 篇;
(3) 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获奖(排名第三)、教学成果获奖(排名前三);
(4) 获得国际级、国家级裁判,或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体育竞赛中获前八名,或在全运会体育竞赛中获冠军。
(5) 具有正高级教练员、教师职称资格;
(6) 以第一负责人和撰写人所撰写的政策咨询报告,被省部级部门采纳。
注:往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其科研成果 5 年内有效。5 年有效期系指2018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考生在学期间的第二作者且导师为第一作者的学术成果将记为科研条件认定有效成果。
3.考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应与所报考专业密切相关。
(四)其他要求
申请者健康状况符合博士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专业背景等其他条件需满足学校规定的要求。申请者原则上应为全日制普通硕士毕业生(应届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报考程序及要求
(一) 网上报名、提交资料阶段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的要求,完成网上报名、交费和资料提交。
具 体 要 求 见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2023 年 博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简 章http://yz.snnu.edu.cn/info/1007/3032.htm。
(二)审核及考核阶段
1. 资格初审,2023年3月6日-10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材料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博士报考条件,是否需要参加外国语水平测试,并对材料完整程度、美观程度和规范程度详细记录,该记录将作为各阶段考核的重要参考。
2. 资格复审,2023年3月13日-16日。体育学院组织专家对考生业务情况进行复审并打分,确定是否符合体育学院“申请-考核”业务条件。未达到要求的考生,需参加相应水平测试。
资格复审结果经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核准后,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3. 水平测试,2023年4月15日-16日。水平测试分为外国语水平测试和业务水平测试。未达到外国语或业务水平的人员需要参加相应水平测试。水平测试时间、地
点在公布资格复审结果时公布。
4. 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时,外国语水平测试(口语) 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专业知识考查满分100分(60 分为及格线),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查满分100 分(60 分为及格线),考生总成绩=专业知识考查×50%+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查×50%;专业知识考查、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查、考生总成绩均应不低于60 分,否则视为考核不合格。
四、其他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依据本年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进行解释。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9-85310156
体育学院2023 年博士招生QQ 群:615360276
注:请报考学生入群后修改备注为“报考专业+姓名+联系电话”。
转自:“体育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