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分享丨吴永健教授:TAVR的结果评价与技术改进

2023/2/22 10:53:19  阅读:155 发布者:

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介入技术和器械推动下,我国TAVR事业现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对于一台TAVR手术,评价结果不一样,最后成功率、事件发生率也就不一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对此提出,随着对TAVR技术认识的深入,结果评价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些结果评价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在结果评价不满意的情况下,就需要想办法去改进技术,最终达到提高效果的目的。

 

 TAVR的结果评价

TAVR技术刚刚实现时,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器械的单一化,对于TAVR的结果评价并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

早期瓣膜植入结果评估内容:

成功进出:血管通路建立与回收输送系统,无血管并发症。

精准定位:避免瓣膜移位与栓塞,无二尖瓣受压。

正常压差:瓣膜功能恢复,避免高压差或流速。

单瓣植入:避免瓣中瓣和永久起搏器植入。

确保安全:无心室穿孔、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生命维持与外科,冠脉阻塞、脑卒中、死亡。

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涌现,TAVR的结果评价也有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即刻评价、围术期评价、长期评价、新指标评价(冠脉通路)、效益成本等。

(一)TAVR术后即刻结果评价

评价内容:瓣膜位置、反流情况、冠脉血流、血流动力学(血压、心率)、瓣膜功能参数(流速压差、心包)。

评价方式:根部造影、血流动力学、心脏超声。

1.瓣周漏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

瓣周漏与远期预后关系明显,尤其早期,手术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瓣膜位置以及瓣周漏大小。

研究结论:患者TAVI术后瓣周漏,即使是轻度的,也与更高的全因死亡、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

2.流速和压差增高

TAVI术后,压差越小、流速越小,远期预后越好,对患者而言,瓣膜耐久性以及症状改善会更好。

3.急性并发症处理

即刻出现的并发症往往十分凶险,需要紧急抢救,如冠状动脉闭塞、循环崩溃、入路并发症 以及大动脉夹层等一系列问题。

(二)围术期结果评估

评估内容:瓣膜迟发移位(AR);冠脉迟发阻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束支阻滞,永久起搏器植入;脑卒中、出血、感染;高危患者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死亡。

传导阻滞处理

房室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传导束受到人工瓣膜机械压迫。

术后传导阻滞监测建议:

心电图正常:不需要留置临时起搏器;

传导异常:12导联心电图稳定,48小时后拔出临时起搏器。

起搏器方式:

尽量生理起搏;

再同步治疗:左室功能降低和持续LBBB

(三)人工瓣膜长期耐久性

随着TAVR适应证逐渐向低危患者扩展,人工瓣膜耐久性问题备受关注。目前的TAVR瓣膜5年、8年随访结果是可靠的,更长时间的耐久性问题仍有待观察。

1.结构性瓣膜毁损(SVD

外科生物瓣失效主要原因:瓣叶钙化或胶原纤维破坏,SVD可致瓣叶硬化和进行性狭窄,或瓣叶撕裂随后出现跨瓣反流。

2.血流动力学瓣膜毁损(HVD

传统SVD定义:基于瓣膜再介入或SVD相关死亡复合结果

只涵盖了与心衰症状相关的最严重SVD,会低估SVD 真实发生率。

部分重度SVD患者因被认为是再次手术或瓣中瓣手术不良结局的高风险人群,而不会接受瓣膜再介入治疗。

HVD:基于TTE确定的瓣膜毁损分期

根据时间分为极早期、早期、中期、晚期HVD

HVD与死亡率增加2.2倍独立相关。

这种基于TTESVD定义具有高度临床相关性。

3.瓣膜血栓问题

MDCT发现TAVR术后瓣叶血栓发生率:10%-15%。瓣膜血栓形成问题目前仍在研究过程中,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都是目前行TAVR术后需要评估的内容。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TAVR)术后无血栓形成(a-f)、亚临床血栓形成(g-l)和临床瓣膜血栓形成(m-r)的CT表现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A.瓣叶运动减弱(reduced leaflet motionRLM)分为4

1级:较小受限(<25%);2级:轻度受限(25%-50%);3级:中度受限(50%-75%);4级:较大受限(>75%)。

B.低衰减的瓣叶增厚(hypoattenuated leafletHALT)分为4

1级:较小瓣叶增厚(<25%);2级:轻度瓣叶增厚(25%-50%);3级:中度瓣叶增厚(50%-75%);4级:重度瓣叶增厚(>75%)。

(四)最新结果评价指标

冠脉通路:合并冠心病、低危低龄患者。近年来随着低危低龄患者进入TAVR适应证,冠脉通路更为重要。

瓣架的膨胀率和椭圆率:术后超声和CT(受挤压程度,over size

瓣膜流体力学评价:评估瓣膜是否为最佳切应力,如果瓣架被挤压或没有充分扩张,就会造成瓣叶切应力发生改变,长时间切应力改变会造成血栓形成或瓣膜钙化。这个问题目前也是领域内一个热点。

(五)其他评价指标

患者感受:创伤小、恢复快、痛苦感轻。

医生感受:省时省力。

成本评价: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器材使用。

 

 TAVR技术改进

1.植入技术

1)左右窦重合技术

Cusp-overlap技术应用以后,起搏器植入率降低到10%,瓣中瓣<5%,瓣周漏比例明显降低。

消除输送系统影像视差、瓣膜输送系统视觉上更靠近瓣膜中心位置;

保证共平面维度释放;

影像上看缩短了可视距离NCCLCC

正面视图可以选择更高位置释放,同时瓣膜跳出风险相对较低;

特别是大瓣环oversize程度不足的瓣膜植入

LVOT展开便于判断瓣膜植入深度。

2)交接对齐技术

优化瓣膜合缝位置有助于避免冠脉重叠,有助于后期冠脉入路和重做TAVR

Evolut“帽子”标识(“Hatmarker)和ACURATE-neo合缝柱(commissural post)部署位置被分为中心后部(center backCB)、内部曲线(inner curveIC)、外部曲线(outer curveOC)、中心前部(center frontCF),并与最终方向匹配。

国产首个交接对齐新器械:VenusA-Pro

202288日启明医疗VenusA-Pro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可回收输送系统上市。

VenusA-Pro传承VenusA-Plus优势:过弓处焕新设计,增强柔顺性和推进性,能够应对复杂主动脉弓形态;胶囊腔头端超弹性设计,强化血管保护;Commissural Alignment轴向显影标记,冠脉充分保护;极限显影标记,精准回收再定位;一键锁定,安全升级。

3)左束支起搏技术优化治疗

TAVR术后存在永久起搏器适应证患者,LBBP安全可行可靠。能够实现心室快速同步激动,成功率高,捕获阈值低;左心室功能减低患者,LBBP不妨碍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

可回收技术减少起搏器和瓣周漏,瓣膜释放下移与完全回收:

2.短瓣架技术

1)低瓣架全新释放理念:Silara瓣膜

Silara瓣膜不同于绝大多数瓣膜设计:

只有少量金属支架(主要PET及尼龙,四个小金属阀门,金属不直接接触血液);

可完全重新定位(瓣膜具有完全的功能后还可以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调整位置,如堵塞冠脉、位置过低影响传导束等);

100%可回收(瓣膜型号选择不合适,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可以完全回收瓣膜);

短瓣架设计,高度仅有20mm左右,不影响以后冠脉的操作,起搏器植入率低;

上下两个环状结构有效的防止了瓣周漏。

2)低瓣架全新释放理念:Sinocrown瓣膜

全新的瓣膜脱钩技术:自膨胀方式的短瓣架,完全可回收再定位输送系统。

3.瓣叶处理技术

1)干瓣ProStyle

采用独特Airbo干膜处理技术。全球第一款预装干瓣膜可回收系统,全球第一个进入NMPA注册临床试验的可回收预装瓣膜。

预装:可多次回收重复定位;减薄牛心包瓣叶;优异抗钙化技术;16F无鞘输送系统。

2)干瓣Venus VitaePowerX

干瓣保存过程中瓣叶不会因脱水导致机械性能受损,具有较长的耐久性。独有线锁技术,确保瓣膜在球囊导管上不移位。锁线上黄金Mark点设计,可识别瓣叶位置,定向冠脉口的旋转释放瓣膜。

3)干瓣TaurusNXT

以非醛交联生物材料处理技术、超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和精进瓣膜设计为基础,该款瓣膜具有优异的交联程度、耐久性和良好的复水能力,同时也在临床中展现出优异性能。

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

葛均波院士团队进行了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RISKELE®产品植入后理论寿命能达到20-25年,适合更年轻病人,大大扩展了同类产品的适用人群范围。

4.AR锚定技术

1JenaValve瓣膜

作为唯一一款被欧洲批准用于商业植入和美国Pivotal TrialsAR专用TAVR瓣膜,JenaValve瓣膜具有特殊的锚定设计,主要通过支架上“扣子”夹在原生瓣叶上以稳定和保护植入瓣膜。目前,沛嘉医疗获JenaValve旗下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及主动脉瓣狭窄的若干转悠TAVR产品独占许可,尚等待进行中国FIM研究。

2)经股J-Valve瓣膜

J-Valve经心尖介入心脏瓣膜置换系统临床效用广受临床医师的认可,上市后不久,经股J-Valve系统研发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目前国内已有13家中心确认参与临床研究,并于202210月开始其FIM研究。

3HanchorValve瓣膜:该款瓣膜为具有锚定结构的球扩式TAVR产品,主要应用于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TAVR,采用股动脉入路。2021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完成首例FIM入组。

5.极简式技术

极简式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成本、费用成本,阜外医院对此也展开诸多探索与实践。

简化导管室内TAVR操作流程:

局麻+或镇静(取代全麻+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

术前不导尿;

左肘正中静脉留置针(取代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行静脉输液;

右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180/分起搏测试患者耐受程度)或左心室导丝直接起搏;

右股动脉(动脉超声引导穿刺,两把ProGlide预埋)作为主入路;

右桡动脉(取代左股动脉)作为辅入路,或All in one技术;

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取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未来可能有更先进的技术或器械来支持极简术式,如多功能导丝支持极简TAVR,同一导丝上进行多个步骤而无需更换,提高手术效率和临床效果。

总结

结果评价:即刻评价(瓣周漏)、围术期评价(起搏器植入)、长期评价(耐久性)、新指标评价(冠脉通路)、效益成本,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技术发展:左右窦重合技术、交界对齐技术、左束支起搏技术;短瓣架设计、瓣叶材质设计、AR瓣叶锚定设计;极简式技术。

回顾既往,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我国瓣膜介入领域终于迎来高速发展阶段,一系列国内自主创新的技术和器械已逐渐从研发走向临床,并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学术影响,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心血管创新转化与新器械、新技术的研发成果。

专家简介

吴永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 (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 (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年度科学会议Fellow (FSCAI),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英国 《HEART》 杂志等编委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