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多方面阐述,博士生需要有哪些条件和素质?

2023/2/22 9:44:01  阅读:134 发布者:

读博是一个generate knowlegde的过程,博士要求你必须聚焦在一个特点领域,而你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术界对你的期望是,你要通过广泛的研究和实验研究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的方案。所以,你所生产的知识必须是有深度的、原创的、通过同行评审的知识。读博最重要的能力在于独立科研的能力。

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拥有博士学位,您将被视为专家,不仅仅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工作者,还可以信任监督和教导他人。

对科研的感情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应该是枯燥无味、紧张充实,和喜忧参半。科研本质上是一个人的修行,过程其实挺枯燥的。你要一个人看文献、找证据、做繁琐的实验准备和操作,每天过重复和循规蹈矩的生活。

另一方面呢,科研又很有挑战,比如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想法,需要准备进度汇报,有的时候还要应对ddl的步步紧逼,还要发论文,这些都是挑战,所以说科研生活也是紧张充实的。

科研是对科学的未知领域的发掘和探索,所以大部分时候的科研产出都是充满未知性的。有一鸣惊人的发现带来的无限光彩,有初见成果时伴随而来的欣喜兴奋,也有究其一生的付出但只能换取普通平庸的失落。

从科研上来看:足够的热情

所有的事物,一旦你对其具有浓烈的感情参与其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博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如果从一开始你不是热爱科研或热爱本行业,何不趁早抽身离去,免得到时候煎熬自己,也煎熬着科研。有的人可能会说:我读博前对科研充满了很大的期待,但我对科研的热爱,貌似变成了单相思过程,我对它的“爱恋”终被耗损殆尽!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想法。

选题的创新

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准博士们费了老大的劲,苟延残喘的终于拿到了这张通往最高学历的“入场券”。

入门第一关:选题!博士与硕士生有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读博士的群体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因此,招生导师对其也有更大的期待。但目前很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研一学理论,研二打基础,研三刚领悟就面临毕业的尴尬处境,因此导师为确定其能“活着”的正常毕业,通常会给硕士研究生定的课题比较简单易做。而读了博士之后,更多的导师则更倾向于让其自选课题。这个过程是极为关键的。有些博士从硕士这个环境与身份中未能正确切换过来,于是乎还是想着跟硕士一样找个简单的课题混个学历水几篇文章毕业就可以了。

领域的深入

“博士阶段你要从知识消费者变为知识生产者!”

从接触课题开始,你的知识消费阶段也就开启,从各大学术网站,公众号等地寻求知识源泉,让你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随着你逐渐深入,独立的做出了自己的idea后,深入的研究使你变得愈发专业,直到你做出属于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时,那你就成功的成为了“知识的生产者”!

从生活中来看:乐观的心态

并不是说博士们都应该拥有什么二百五的性格或是怎么着,但一个乐观的心态在科研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频繁的“博士自杀”新闻可谓是层不出穷,这还不包括那些并未被报道出来案例,让人心情惨重。由于科研的过大压力,导致很多蹦蹦跳跳的阳光男孩和精致的“猪猪女孩”性情大变,终日不爱说话,只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甚至变得心里阴暗,或是整成“怨妇”。

博士也是人,虽然现在社会很多人都会开玩笑的“区别”对待这一群体,但博士们自己绝对不可以“弃疗”啊!开开心心做实验,乐乐呵呵发文章,保持自己的秉性,让自己身心愉悦是何等美好的体验啊,你开心了,身边的人也开心了,多好!

健康的体魄

既然要做到身心健康,必然是身体和心理要同时建设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个人体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

当代研究生,不仅调节不好自己的心态问题,甚至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做实验做到“废寝忘食”是常态,熬夜通宵简直都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牙病,肠胃病,颈椎病,五官病……哪哪都是病,哪哪都不正常。天天以药续命,喝药喝的比吃饭还积极。拖着一副残躯混到毕业,才开始注重养生,殊不知为时已晚!

【来源】综合整理知乎editage意得辑、曼曼看世界。

转自:“百纳硕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