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团队解析梅花耐冻性的分子机制

2023/2/15 15:20:14  阅读:207 发布者:

梅花(Prunus mume)是我国著名的早春木本观赏植物,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深受国人喜爱,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梅花起源和栽培中心,其自然分布和栽培分布多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利用远缘杂交培育的杏梅、樱李梅等虽然增强了抗寒性但丢失了梅花特征花香,严重降低了它们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越冬植物通过适应光周期和温度改变引起生理变化,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冷锻炼(Cold hardening)或冷驯化(Cold acclimation)。通过冷锻炼来增强耐寒性是植物应对低温胁迫的重要调控策略。探究冷锻炼提高梅花耐冻性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选育耐寒芳香梅花新优品种。

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梅花品种冷锻炼处理过程中生理响应的动态差异,确定了梅花关键的冷锻炼处理时间点。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开放性测序(ATAC-seq)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挖掘出梅花冷锻炼调控耐寒性相关基因。与常温对照处理(CG24)相比,RNA-seq分析发现梅花响应冷处理(CE4)、冻处理(NF,–4)以及冷锻炼后冻处理(CF,先4℃再–4)基因整体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基因同时响应冷、冻以及冷锻炼后冻处理,其中9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Ca2+信号转导途径、MAPK级联途径、ABA信号转导通路和ICE-CBF信号通路。ATAC-seq获得梅花全基因组范围的染色质开放区间,结合RNA-seq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基因染色质开放性与表达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在CGCENFCF组中分别检测到了105108124104Motifs4个样品中均包含2bZIP68转录因子关联的MotifsCF组中,发现冷激蛋白基因(PmCSL)TSS近端-177区域染色质开放程度显著变大,PmCS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在PmCSL基因-215~-236区域发现了bZIP结合位点,其开放区域还存在ERFWRKYTCP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此外,将PmCSL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后,显著增强了转基因株系的耐冻性。本研究明确了冷锻炼调控梅花耐冻性的转录调控网络,为梅花及李属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北京林业大学花卉中心张启翔教授和郑唐春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李平博士(现为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教师)为第一作者。本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001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1816)和北京市共建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完成。

本文内容转自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好书推荐

梅花基因组学研究

作者:张启翔    

责编:国圆  

定价:3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梅花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的专著。内容涉及梅花全基因组测序及精细图谱构建、重要品种重测序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与重要性状QTL定位、花香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花色分子调控机理分析、抗寒分子机制研究等。本书是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团队多年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汇编,对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园艺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菰和茭白基因组学研究

作者:闫宁  张忠锋  郭得平    

责编:郭科

定价:36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菰和茭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的专著。内容涉及菰属植物种类分布、起源进化与中国菰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国菰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构建与落粒性相关基因分析,中国菰米发芽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积累机制的研究,中国菰抗病基因ZlBBR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逆境胁迫对茭白几丁质酶基因ZlChis表达特性及生理活性的影响,茭白铵转运蛋白基因ZlAMTs的鉴定及在低氮条件下的表达分析,茭白的起源与驯化,茭白黑粉菌诱导茭白茎发育重编程的转录组研究,茭白黑粉菌基因表达导致茭白膨大茎表型的变化等。该书是近年来在中国菰和茭白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的系统总结,对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学和园艺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