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否高平,拒长安,赫连勃勃为何钟情定都统万城?

2023/2/15 14:17:03  阅读:209 发布者:

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北岸的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都城遗址,这座城的选址营造是由匈奴首领赫连勃勃“近详山川,究形胜之地”,力排众议亲自确定。赫连勃勃为什么偏爱朔方以北、黑水之南的这片土地?又为何否定群臣定都高平、长安的建议,坚持要建都于此?背后答案,小文为您揭晓。

△航拍统万城遗址

自然环境是国都选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据史书记载,十六国时期的统万城水草丰茂,赫连勃勃赞其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千里,未有若斯之美。”匈奴是游牧民族,统万城农牧混杂的特点为匈奴铁骑提供了马匹、粮草等物资保障,想要增强大夏国的国力,在此营造都城是赫连勃勃心中的不二之选。

△冬日统万城

此外,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统万城建都时,城内及其周围人口在二十万以上,牲畜更多达千万以上,对水资源需求巨大,因此赫连勃勃选择将统万城建在了奢延水和黑水之间,奢延水就是今天无定河的上游红柳河,黑水则是北岸的支流淖泥河,水源充足,可以满足建都要求。

△统万城复原沙盘模型

军事防御也是国都选址需要考虑的重点。赫连勃勃所率领的匈奴铁弗部族与汉族不同,汉族在建造城市和重要建筑时多采用“坐南朝北”的布局设计,而匈奴铁弗部族则与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样,都城布局“以东为上”。

△大夏国疆域图

据《统万城铭》记载,统万城“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其中,“名山”是指位于统万城西侧呈南北走向的木根山;“洪流”指的是统万城东边的纳林河、无定河或更远的黄河;“河津”指的是统万城北边的黄河渡口“君子津”和“五原金津”;而“重塞”则是指位于统万城南部穿越黄土高原路线上的重要城市和关隘。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上看,统万城四周拥有天然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这也是赫连勃勃选址在此建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连勃勃半身塑像

史书记载,赫连勃勃创业之初,部将们曾向他推荐高平作为国都:“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然而,赫连勃勃认为自己“大业草创,众旅未多”,高平地处关中北处塞外要冲,容易遭受来自各方面军事力量的打击,因此拒绝了群臣的建议。

△匈奴群雕

长安城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坐拥潼关、武关等四座天然屏障。公元418年,匈奴攻下长安,部将又建议在此定都,但赫连勃勃仍然拒绝了。赫连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累帝旧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荆、吴僻远,势不能为人之患。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余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诸卿适未见此耳!”

△秋日统万城

在赫连勃勃看来,大夏国的主要威胁是北方同以骑兵见长的东魏政权,假使定都长安,由于长安城与统万城距离较远,一旦东魏渡过黄河攻打统万城,长安恐难及时支援,而统万城一旦失守长安便会直接受到威胁。因此,赫连勃勃定都统万城也有威慑东魏、让其不敢渡河来犯的考量。

否高平、拒长安,赫连勃勃两次驳回大臣建议,执意定都统万城,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军事家的战略眼光。虽然大夏国在历史长河中最终消亡,但都城统万城却留存至今,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1.《大夏国都统万城选址合理性辨析》 王洪娇,黄银洲,冯玉静,孟凡萍

2.《十六国时期统万城城市防御体系研究》 王金都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由陕文投集团榆林文旅公司和靖边县政府精心打造。公园总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一期建成的核心区约3.2平方公里,已建成开放包含统万城遗址本体及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考古工作站、游客服务站、精品民宿等服务设施,目前正在试运营阶段,丰富的旅游体验业态,是历史探秘、文化打卡和研学之旅目的地。

(来源:陕文投集团)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