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位院士、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太空电梯”或将成真?
2023/2/14 14:22:11 阅读:172 发布者:
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大火,再次掀起科幻热潮。作为人类进入太空的一种构想,“太空电梯”也随之受到热议。那么,太空电梯真的能实现吗?
电影《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概念图,
来源:重庆日报
“这个构想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中,并已完成概念设计”。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介绍:“我们将利用重庆的地理特点,在天坑开展千米级天梯验证技术初步方案,在洞穴中开展地外可控生态系统地面验证实验,以及模拟地外星球人类生存实验与研究,为长期地外星球载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储备。”
2月7日,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常务副主任谢更新教授从建设基础和意义、战略定位、主要建设任务、建设计划、管理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戚发轫、王礼恒、钟志华、包为民、朱广生、王建宇、周志成、曹喜滨、贾振元、王赤、于登云等10余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60余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来源:重庆大学
王礼恒院士建议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引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好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协同协作。王建宇院士希望发挥高校特色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理论研究,多渠道开展合作,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戚发轫院士建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突出重点攻坚任务,突破重点、以点带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朱广生院士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发展新机遇。周志成院士提出发挥地域优势特色,在重庆已有研究基础上持续深耕。曹喜滨院士建议在深空生态领域重点突破,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贾振元院士强调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强化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王赤院士建议协同创新中心应更加突出研究特色、更加强调科学技术牵引、更加关注协同合作。于登云院士希望从助推国家重大工程方面深入思考协同创新中心的使命和责任。陈善广少将认为要处理好科学、技术、工程的关系,更加明确协同创新中心目标定位和突破方向。
据介绍,协同创新中心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同支撑建设、运行,重庆大学作为建设主体。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太空太阳能电站、深空极端环境下基础科学、地外生态系统、太空天梯等重要方向任务,将组织来自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际科学家攻坚克难,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围绕人类共同的深空探测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和重大需求与任务,打造世界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平台,探索有组织科研和产学研用精密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年来,协同创新中心抢抓机遇,深度参与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务的建设,在特种车辆、着陆器姿态调整平台、载人月球车总体方案研究、月球天梯概念研究、空间站α机构研究等任务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来源:重庆日报、重庆大学、封面新闻等。
转自:“小木虫”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