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世权,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韩冬梅,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汪炫彤,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研究缘起
战略更新是企业主动适应或改变外部环境以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其他类型变革相较,更新具有渐进和演化特征,更适用于在外部环境变化中主动求变,或先于环境变化探索并制造机会。尽管战略更新举足轻重,但未能有效实施战略更新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并不少见,如何确保战略更新的成功推行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主要从认知和资源两个视角对战略更新过程展开研究,随着理论界逐渐认识到资源管理行为是由管理者构想后实施的,资源观研究开始与管理认知结合,发现高层管理人员对资源的感知与解释体现了管理者的动态管理能力。战略认知观也提出资源配置、投资和获取等活动受高管团队(TMT)注意力影响,但并未明确影响过程与机制。受此启发,本文尝试结合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编排理论,通过分析TMT注意力如何影响资源编排来揭开高管团队注意力影响战略更新过程的面纱。
理论渊源
自战略更新概念被正式提出后,其作为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突出主题受到广泛关注。与战略变革相较,战略更新仅是变革类型之一,偏重渐进式组织特征的翻新(Refreshment)与替代(Replacement),使企业逐步具备迅速应对环境变化,甚至改造环境的能力,更快地探索并抓住机会。
主张认知推进战略的观点认为战略更新过程是对新知识和创新行为的促进、适应和利用(Floyd et al., 2000)。管理认知,特别是TMT对业务、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理解和设想,对战略变革的过程至关重要并决定结果是否成功(Danneel, 2011; Eggers et al., 2009)。管理认知能力被定义为包含注意力、感知和推理等可塑造认知的心智活动能力,其中注意力是识别和创造机会的关键能力(Helfat et al., 2015),因其配置方式对信息获取的方向和结构起决定性作用而备受关注(Cho et al., 2006; Levy, 2005)。注意力概念被引入企业行为研究领域后,逐步发展出注意力基础观(ABV)(Ocasio, 1997)。近期研究注意力影响战略行为的文献多以ABV为指导,重点剖析TMT注意力影响企业战略的现象(董临萍等, 2017; Eggers et al., 2009; Zheng et al., 2020)。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更新过程研究将企业不断改进核心能力来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解释为组织不断努力配置资源的过程(Agarwal et al., 2009; Capron et al., 2009)。在早期的研究中,管理者角色一直被忽视(Eggers et al., 2013),直到Adner et al.(2003)提出动态管理能力,才重点呈现了管理者构建、整合和配置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在组织适应环境时发挥的重要作用。Sirmon et al.(2011)整合已有研究提出资源编排理论(Resource Orchestration),阐述了管理者不断努力配置资源的三类行动,不同层级管理者关注和掌握的资源不同(Floyd et al., 2000),各管理层级主要决策与参与的资源编排也活动不同(Sirmon et al., 2011)。在由TMT发起并推动的战略变革过程中,资源编排活动的协同程度更高,能取得更佳的绩效(Chadwick et al., 2015; Sirmon et al., 2011)。近年来,结合认知观和资源观的研究对战略行为的解释力逐渐增强,认识到如果资源和能力没有获得管理者赋予的管理解释,它们并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Eggers et al., 2013)。
理论贡献
首先,本文丰富了战略更新领域认知观和资源观的交叉研究。现有文献普遍阐述管理认知对某类资源活动的影响(Eggers et al., 2013),或是缺乏对微观管理认知能力的关注,或是忽略了战略变革对资源编排活动完整性的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注意力影响各类资源编排活动的方式和渠道,增强了管理认知微观基础在影响战略方面的解释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不足。其次,佐证了由TMT发起并推动的战略变革能取得更佳绩效的论点(Sirmon et al., 2011; Chadwick et al., 2015)。TMT注意力对下沉于组织内部资源活动的影响方式的发现,揭示了TMT资源管理协同优势的来源。另外,通过研究复杂的资源编排活动如何受TMT注意力影响,TMT在不同编排活动中的不同角色也得以呈现。在组织注意力系统中,TMT以决策者和影响者的双重身份,影响其自身和其他资源管理者的资源编排。其影响者角色很少被现有文献提及(Tuggle et al., 2010;Ren et al., 2011),本文在组织内部资源活动情境下,对TMT影响者身份如何对其他资源管理者注意力结构产生影响进行分析,验证并丰富了ABV中角色的观点。由于ABV对其核心构念,如“议题和方案”“影响者”“注意力结构”等抽象模糊的阐述较难理解,所以尚未发现运用完整ABV框架分析注意力对组织影响的文献(Bouquet et al., 2011)。虽然本文并未充分运用该框架,但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更加切实地证明了Ocasio理论的应用场景,特别支持了ABV中“影响者”和“注意力结构”对组织行为产生影响的论断。
实践价值
本文对TMT注意力影响资源编排活动过程机制的发现,可在实践中指导企业管理者有效推进战略更新。首先,资源编排是实施战略更新的有效措施。资源获取、剥离和利用因高管的直接参与可得到有效推动,而从资源拥有到资源可利用之间还存在着资源向能力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却往往不在高管的日常决策议程中,高管对该过程失控将威胁战略更新的有效实施。因此高管应充分利用公司内各类沟通渠道,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集体互动来控制、分配和监控组织注意力,以便掌控非直接决策的资源转换活动。其次,关注组织内外部相关议题将提升组织资源编排的有效性。高管对组织外部焦点的关注,有助于抓住更好的时机进行资源池的更新和发挥组织能力的杠杆作用;对组织内部焦点的注意,可赋予焦点议题更高的价值与合法性,通过内部沟通和章程等集体互动引起其他管理者对焦点议题的重点关注,使资源的内部积累及能力转化发生在组织最为需要的活动中,并提高整个资源编排过程的效率和效果。因此TMT不仅需要紧密跟踪外部环境变化,尽早捕捉和创造机会,还要关注组织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动态变化,保证沟通机制的完善,通过对资源编排活动不同程度的掌控,对所需能力进行协同升级或创造,使组织主动求变,通过战略更新保持竞争优势。
原文引用
王世权,韩冬梅,汪炫彤.连续转型中高管团队注意力、资源编排与战略更新——基于东软的案例研究,2022,25(06).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