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分享丨客户信息披露会影响企业税收规避吗

2023/2/14 14:05:53  阅读:135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李姝,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

田马飞(通讯作者),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

李丹,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

杜亚光,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

研究缘起

理论上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管理层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形下,有动机向投资者提供客户信息,且越详细越有利于降低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发挥。大量研究表明,企业自愿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来增加股票流动性和分析师跟踪以降低融资成本,作为非财务信息披露重要组成部分的客户信息披露理应具有类似降低融资成本效应,因此企业会倾向于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客户信息。现实并非如此,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只是应规披露客户信息。本文统计的企业中,只应规披露的企业占到了总企业数的22.99%。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形,是由于专有化成本的存在,企业担心客户详细信息披露后会置其于损失客户的巨大风险中,此时企业只是应规披露,并未迎合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披露前五名客户的名称或销售金额的鼓励性信息,表现为“讳莫如深”;一部分企业却会在应规披露的基础上考虑到证监会的鼓励性信息而自愿性披露每个客户销售额或客户名称,表现为“直言不讳”。那么,外部人对于这两类企业的反应如何?此种反应会如何影响企业行为?本文关注的税收规避作为企业行为中的一种,是否会因客户信息披露不同导致外部人反应不同而呈现不同结果?已有研究并未对此进行探讨,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缘起。

理论渊源

既有研究客户信息披露的文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客户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专有化成本是众多研究信息披露文献中广泛被提及的因素,客户信息相较于其他非财务信息更具私密性,客户信息的披露受到专有化成本的影响也较显著。Ellis(2012) 研究发现当企业具有更多研发支出、更多扣除商誉后的无形资产、更多的广告支出时更倾向于隐藏客户信息,此类现象在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高超额回报持续性的行业中同样存在。Li 等以美国“不可避免披露原则”(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IDD)的交错采用为契机,发现处于采用IDD州的企业会减少客户信息披露,是因为IDD阻止了离职员工向其竞争对手提供企业商业机密(如客户信息等),此时竞争对手会转而依赖从企业公开披露中获取专有信息。企业之所以不愿披露客户详细信息是由于竞争对手会通过纵向合并、价格谈判等方式抢夺客户,利用客户信息评估企业产能和生产成本等,并针对性采取反制措施,置企业于竞争劣势地位。以上因素都在增加企业隐藏客户信息的动机。企业规模和审计师质量能够提升企业应规客户信息的披露意愿,但是对于自愿性披露未起到促进作用。现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部分企业在应规披露基础上会额外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包括每个客户销售额或客户名称),披露目的可以归为既有研究的第二个方面: 客户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客户关系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未得到体现,因此,企业有动机增加客户关系价值的自愿披露,确保投资者能够观察到企业绩效及展示这种无形资产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认识到客户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披露此类信息可能会降低投资者评估风险、增加投资者认可度、提升股票流动性。Balakrishnan等,Brown等研究得出股票流动性的增加既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又可以引起机构投资者和金融中介机构的兴趣,降低融资成本。Jackson论述了企业会开发自身已披露大客户的声誉和品牌用来吸引新客户(孙铮认为自身不具备良好声誉的企业从其他地方借得“声誉”,可以起到与自身声誉相同的作用),既减少了销售和管理费用,又能提高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率、缩短资金周转期。Valta发现当企业现金流风险较高时,债务融资成本也会提高,具有更高利润率更短资金周转期的企业能够吸收损失并防止违约,从而会得到较低的贷款利率。自愿披露的客户信息能对企业产生信号作用,客户稳定和客户质量向外传递出稳定现金流和较少关系专用性投资。这些积极的信号作用是应规披露的企业不曾享有的,导致其在资本市场上面临较高融资成本。担心客户流失与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客户信息采取反制措施是影响客户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在客户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中,已有文献关注的是企业融资成本和销售收入及现金流等变化。无论是影响因素还是经济后果,最终都会指向企业现金流的变化,在涉及到现金流的众多企业行为中,税收规避不容忽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税收规避已日益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企业税收理论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税收规避的影响因素中,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如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企业税收规避行为,金融危机、金融欠发展都存在类似效应。而市场化进程、法制水平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宏观因素能够提升地区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微观因素主要表现为高管权益型薪酬比例、实际控制人海外居留权及高管政治关联等直接影响企业税收规避政策是否实施的内在因素上。亦表现在客户集中度、机构投资者及审计师等外在因素对税收规避的影响上。在内外因素兼具的信息披露与税收规避的文献中,包括财务信息披露(盈余、财务报告质量)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税收规避的影响,客户信息是非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信息披露及不同披露程度对税收规避会造成怎样影响不容忽视。

主要发现

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第一、相较于应规披露,自愿性披露客户信息的企业税收规避程度更低。第二、披露了客户具体名称的企业相较于只自愿披露每名客户销售额的企业更不倾向于税收规避。第三、披露政府客户信息的企业税收规避程度最低。第四、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愿性客户信息披露能够降低融资约束和增加分析师跟踪进而减少企业税收规避行为。

研究贡献

第一,将自愿性信息披露经济后果进一步拓展到客户信息层面,已有关于自愿性披露的经济后果主要集中于财务信息,近年来虽有研究涉及到非财务信息,但也主要集中于社会责任信息方面,有关客户信息的文献却较为罕见。

第二,已有关于客户与税收规避的文献关注的是客户集中度、客户同供应商关系对税收规避的影响,前提是建立在企业已自愿披露客户名称上,而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前探,关注企业是否自愿披露客户信息这一行为对税收规避的影响。

第三,证监会虽从 2009 年开始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客户具体信息,但截至目前之所 以并未进一步作出强制披露要求,可能是由于强制披露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披露成本,本文从税收规避与融资约束的视角,为自愿披露客户信息这一举措的成本收益分析提供新的证据。

实践价值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梳理了客户信息披露的微观作用机制,为国内学术界关于税收规避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支持。总体而言,披露客户信息有助于改善公司内外部信息环境,丰富投资者信息来源渠道,为完善资本市场的作用添砖加瓦。当前我国公司普遍存在税收规避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因此,为改善这一状况,一方面应保证应规披露的标准,强调对未应规披露企业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我国应当引导客户信息的自愿性披露,完善客户信息自愿性披露的鼓励政策(融资、税 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与配套设施,激发有条件公司的披露动机,使得客户信息发挥对投资者等外部人决策的辅助作用,改善上市公司税收规避情形。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应规披露的基础上,进一步自愿性披露客户信息对于税收规避的约束作用更强,这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自愿性客户信息披露对税收规避的影响,对证监会现阶段鼓励自愿性客户信息披露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根据现有相关准则规定,企业被强制披露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与占比合计数,对客户具体名称的披露以鼓励为主,可见证监会对客户具体名称等的披露要求还停留在探索性阶段。从本文研究结论来看,自愿性披露客户信息(客户具体名称等)能够强有力约束企业的税收规避。考虑到企业税收规避行为会加剧政府的财政赤字及扭曲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强制企业披露更多客户信息势在必行。

原文引用

李姝,田马飞,李丹,杜亚光. 客户信息披露会影响企业税收规避吗[J]. 南开管理评论, 2022(6).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