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十连拒之后等到了CMU MUDS的ad,一位“微瑕”本科生的申博经验分享

2023/2/14 8:45:48  阅读:179 发布者:

申请所用到的所有东西

个人信息

本科学校、院系、GPA

TOEFL&GRE

申请文书

1.CV

2.Statement of Purpose  简称ps或者sop

3.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简称phs

4.推荐信x3

5.PhD面试最好要有)面试slide

当然,这个list不是全部。全部的话要包括publication、选校、套词之类的东西,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比如寄纸质版成绩单(虽然很少(比如有UMichETHz)学校要求,剩下的学校只需要交电子版,等录取之后才要求寄送纸质版)。

我最后还是主申CS AI PhD(因为三维太差不够申MS而且本科自我规划就是按照PhD申请来着的),因此接下来所有东西都是围绕着PhD申请来做的。

按时间顺序整理

一些前置资料

本科学校、院系、GPA

TOEFL & GRE

科研

中介

选校

套词

文书

         1.CV

          2.RL

          3.PS

          4.PHS

          5.面试ppt

网申

Misc

坐等拒信

一些奇怪的sample,以及反推出来的rule

  1.Mila

  2.CMU

  3.以及其他

一些前置资料

1.http://www.cs.cmu.edu/~harchol/gradschooltalk.pdf

2.http://www.pgbovine.net/PhD-application-essay-examples.htm

3.http://www.cs.cmu.edu/~pavlo/blog/2018/11/an-updated-guide-on-where-to-apply-for-a-phd-in-databases-in-the-us-2018.html

4.https://mp.weixin.qq.com/s/0xZCdOemTW8ve4VDUklhaQ

一个公认的申请PhD材料重要性:RL Pub / Competition > GPA T > G,于是我就排序不等式给权重了(疯狂刷科研搞RLpubGPA划水,不怎么念英语,导致申不了MS)。

pscompetition是指那种国际比赛,比如nips challenge那个档次的,像ACM区域赛、美赛这种几乎都不看吧……

pps:我没放sop在这个偏序关系里面,因为根据我接触过的sample来看,初审的时候只会扫一眼ps,但是在之后的时候教授细看可能会有用。而且有人说ps最重要,有人说ps和录取结果毫无关系。

pppsRL的话国外>国内,title越大越好,前提是不是平推或者黑推不然整个申请直接作废。据说committee不怎么看中国老师推荐信,大概是几乎不看所有课程推+不认识的ortitle的国内老师的推,有内容的话另说。

参考: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85435-1-1.html

本科学校、院系、GPA

这个……前两个高考考完就决定了,也就是出生。我很幸运,在TOP2中读正统CS

GPA……我没其他人那么厉害,不过也还看得过去,3.75/4.00 | 17/158。只要认真学习做往年卷,参考祖传资料就好了。大三的gpa由于是专业课偏多,因此大家普遍会上涨不少。

清华从我们这一届开始进行gpa改革,除了A的课保持4.0之外,剩下A-以下的课的绩点都+0.3。我应该算是个受益者,我的A没有A-多,最后均绩加了0.2这样(不像某S保底大佬一点都没加,真是太过分了)

在申请中,我了解到的信息是gpaTG一样只是个门槛,除非是年级第一,否则过一个线就行(比如3.5或者3.6)。

还有一种操作是交换,比如弄一个MIT或者Berkeley的一学期满绩,但是我没试过。

TOEFL & GRE

这个我真的没有发言权。

在十月份暑研回来之前,我TG各考了3次。T9228|21|19|24)8725|21|19|22),9324|23|20|26)。前两次是老托福,最后一次新的还是在国外考的,因此best score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最后还是送了93那次。

G312143|169|3),314146|168|3),312142|170|3),最后那次在国外考的。最后还是送了314那次。

我承认我TG都是在考试前一两周才开始疯狂复预习,然后GRE单词也背了(不过战线拖太长拖了一个月导致最后也没记住多少),和身边的同学(某S保底大佬)比起来感觉就怀疑人生了:“我真的裸考啊”说着就考了个110+顺带口语29

线下课在大一下上过xdfT(然后拖延症没考),在这之后网课也上了不少,TG都有上过。

那么暑研回来之后呢?

我在回来之前看到了微臣有新开一个GRE线下325班,所以就买了在这前几天的机票。然后顺带报了国内的两场T+一场G。看起来还可以。

但是事情快回国之前变得奇怪了起来。由于我个人问题,我退掉了微臣线下班,弃考了第一场T,退考了剩下两场考试。

我没有让我的中介知道(原因之后会讲),校内同学只有两三个知道我真正的原因,还有家里人。父母之前天天批评我说赶紧考英语考上100。但是这个时候父母表示支持我的决定。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没过100/320,机筛被刷。(PhD申请讲道理过线了就无所谓了,不会有人care100还是110还是120)

但是有些学校不一定。

Mila不看英语成绩,他们的机筛标准是一篇一作AI paper他们没有机筛,一个个打分

UIUC还是Princeton还有CMU好的项目(据说)现在也变成Mila这样,虽然没有初筛,但无论是CS Master还是PhD申请,都会有专门的往届生来打分,然后按照这个分数来排序(所以大家为什么这几年一直说xx学校录取标准很迷,我猜应该都是开始打分了,然后因为打分有variance导致bar不稳定)

四大往往有90+TOEFL录取

不少学校的T的线是92或者93,对应雅思7.0

真正看三维的学校(比如USC)我也不太想去,但还是花钱买生气了。。。

以上只是我找的借口罢了。不过我发誓我如果以后当志愿者筛材料,我第一步就是先把GPA一般、GT都好但是剩下啥都没的人先筛掉。我就搞不明白G有啥用……

参考: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81428-1-1.html

科研

自从被黄大大教育过后,我早早进了组搬砖干活。大二的时候进了朱军老师的实验室,做强化学习相关方向的研究。Technically,我一共有四段两两正交的科研。

我在大一姚海龙OOP课堂上的组队大作业中解决了老师布置的一个逃逸布线的open problem,之后改进算法,远超SOTA,中了TCADCCFA)期刊。可是我不想搞VLSI……

大二下的时候去Sensetime红博士的组里实习,做denoising相关的项目。基本上熟练掌握了pytorch的技能,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第一个AI project),调结果没调太好调不出来。然后队友也不太行,加上课业压力大,干了三个月就跑路了。

强化学习方向,这也是我申请的时候选择的方向。

在鸽了实习之后,我和sls在实验室每天调代码,打Vizdoom 2018 Track1,交了个纸糊的agent拿了第一。之后写了个paperAAAI19被拒了,因为经验不足;重写paper之后改投IJCAI19中了。(大家都说IJCAI的工作都是水,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也是水)。

大三上结束之后在实验室领了一个锅,某个项目就差一个写代码补实验的。我花了一两周把写代码+跑实验给做掉了,然后挂了个二作投TNNLSCCF B)期刊,到现在8个月过去了还没一点动静被审稿人喷出翔了。

还接一些小项目,比如修改实验室已经凉掉的强化学习算法平台tianshou代码,写一些实验室做的强化学习项目(×2)赚外快之类的杂活。

暑研在Yoshua Bengio那边搞了一堆NLP和一点RL(比例大概3:1),然后没咋搞出来。我发誓我之后再也不搞NLP了,需要的算力太多也就算了,SOTA难调而且天天被人刷,整天真的就是调模型,看效果也不明显,毫无乐趣。

顺便插一句,Mila暑研坑位充足,不在CS Ranking上面因此会被很多中介给出的套词列表给忽略(属于内行都知道有这个地方,外行听都没听说过),但是这个地方挺好的,夏天不热,物价北美范围内最低之一,签证好签,反正来就是了。

因此总结下来就是:我搞过VLSICVRLNLPAI三个大方向我都搞过2333

然后publication的话,1出了个一作;3出了个共一和在投二作;2我本来实习的意图就是水paper谁知进了个不怎么发paper的组,没法水paper……;4没能弄出来work的东西,想了想workshop没啥意思也就算了(upd:不过0202年寒假还是接着搞了搞但也没搞出来啥work的东西)。反正这封推荐信比啥都重要(就指望着它能把我从机筛筛掉的pool中捞出来了)。

中介

我在大三上的时候找过再来人,但是没签,家里也不让,他们觉得太贵了(4w or 6w)划不来。在大三下的时候看别人(dzx)签了再来人奖学金计划,也跟着签了,因为这个只要交1w保证金还会退回来。我开始时候对他们印象还是挺不错的。

匹配给我的学术指导是CMUPhD zjc,他很nice,我很满意(虽然我后面天天push他改文书,人家也挺忙的)。

本段内容被大幅删除,毕竟韭菜还是要割的,如有需要可查看本段网页源代码。

我和我中介如实说了这些问题,他们也很愿意听。毕竟谁都不想白花钱,提升服务质量才是本质。

选校

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国家:美帝?北美?欧洲?……一个别人说的梗:澳洲真的有人在搞科研吗(x

research还是去工作

自身背景能否匹配

地理环境,比如加州好找实习和工作(?

特指PhD申请:有没有心仪的组

找家里人问了问,得到的答复是不要去英国,加拿大一般,美帝和瑞士可以选择。毕竟(像我这种咸鱼理想的)加拿大工作环境虽然好但是不如美帝,英国没考雅思并且他们似乎很在意这些成绩。

我和zjc商量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的list

MIT, Stanford, BerkeleyPhDMIT只能申PhDSUCB虽然都有一些比较低门槛的硕可以选,但是没啥意思,如果选正常的Master我应该录取概率=0(由于三维),干脆直接申PhD得了。

CMU:申了8个项目,PhD/MS in Robotics(主申),MSML(这里前三个都是research导向型);MSCV / MSCS / MCDS(这三个之前天天听过名字,但是是授课MS,也还行就是了);MSAII / MSIIS(这两个申请的时候才见过,就当保底了)。

UIUCMILAResearch Master:都只能申请一个项目,MILA申着意思意思。

UWPrincetonCaltechUMichETHzPhD:算是第二梯队的。普林和加州理工据说招人标准比较迷,我想了想我还是挺符合这个招人条件的。我没申Cornell,一是位置偏,二是卡口语。我也没敢申GaTech,毕竟鸽了人家暑研没脸再申了……

ColumbiaUCLAUCSDUSCUCI:后三个保底。UCSDMSUSC混申(upd:我承认就不该选USC,花钱买生气,270刀够我做好多事情了,不过还是有福利:毕竟他们家网申系统教师端可以看到这个老师提交推荐信的历史记录),剩下PhDUCLAMS招人数量太少,不考虑;哥大MS(印象中)看英语看特别严,不考虑。

之前最开始的时候还选了NYU Tandon(因为有Lecun,但是他好像据说不怎么在学校里带学生了)、UC DavisDuke之类的学校,要么没喜欢的老师,要么会overqualify我,而且真的申请了的话保底申太多了,没那个必要,最后就没选了。

我是先选完校再去看有没有匹配的组,这点我承认确实不太应该这样,如果申PhD的话,导师还是最重要的,最好先确定导师名单的范围然后再选校。

https://trinkle23897.github.io/pdf/prof-list.pdf

我是去CS Ranking上面一个一个筛的。不过CS Ranking上面的prof-list也有可能不全,还得从网申系统里给出的名单再check一遍,然后google一下“学校名字+reinforcement learning”看看有没漏掉的。如果还有可能的话,问问在对应学校的学长学姐。

“论看paper不看作者的后果”hhhh 我现在都能讲出来搞RL的都有哪哪哪的谁谁谁,都搞过啥啥啥topic

套词

这个我也没有啥发言权。毕竟找暑研的时候我随便投了几封,然后杳无音信。

在申请的时候,我一封套词信都没投。本身自己也不太想套(因为并不想真正读PhD可能只是想读一个免费的Master),然后在筛老师主页的时候发现特别多都在网站上写了说,Prospective students:联系我没用,过了committee再联系我。正合我意。

一般来说让老板帮你发套词信是最有用的。让我试试(

我身边有sample录取的都是靠connection,具体最后讲。

文书

申请时候最花时间的就是写文书了,包括CVRLPSPHS。由于中国老师都是会让学生写完草稿,因此这里面RL要写的东西最多,但是最花时间的是PS。我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从10月下一直拖到了12月上。还有一些其他事情比如更新一下个人主页、GitHub主页和相关项目Readme之类的,反正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最多一天就够了。

在此十分感谢lmhzjc、林大哥、苏老师、pyxMichaelyytgfqwsy帮我改过文书。

CV

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写过CV.pdf,还写了个html,但由于一直update,连贯性不够,于是就重构了。

PDFhttps://trinkle23897.github.io/cv/CV.pdf

htmlhttps://trinkle23897.github.io/cv/

pdf我是overfit组里之前学长 Jiaming Song 申请研究生时候用的pdf,然后自己稍微加了点东西,源代码: https://github.com/Trinkle23897/CV

写感觉没啥好说的,就是找了几个学长帮忙check。有几个普遍问题:

检查所有链接是否有效,尤其是个人主页

work的时候,纲领在于:做了什么,有什么影响(论文被接收不算是work的影响)

pyx:中介很牛的写法里面,work的介绍都是按照条理来的,每一条都会一句话说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从前一个work得到启发),一句话介绍做了什么,一句话介绍影响,然后把一堆work的因果串起来,还挺牛的,学不会就鸽了,没那个必要。

剩下的话,还是因人而异吧,比如typo之类的,虽然grammarly也能查出来;格式不一致的,找个人就行了。(毕竟adversarialsupervisedwork

有些学校要求说页边距为1 inch,但我CV不管了。

RL

其实一开始就要想好找谁帮你写推荐信。我是没有压力的,暑研×1,校内RL科研×2(大小老板),校内VLSI科研×1(还能顺带课程推),实习mentor×1,然后课程也有A+的。

我最后选了Yoshua Bengio(这肯定每个program都要的),Jun Zhu(我后来才发现老板在CS Ranking Tsinghua下面Faculty排第一),Hailong Yao(毕竟发一作论文而且还能顺带课程推,但是讲道理课程推意义=0),所有项目全都这三个……(虽然workload确实大了点,最后yoshua的小蜜貌似不耐烦了gggg

我是暑研结束回国之后,写完internship report之后,再给yoshua发推荐信请求的,大概长这样:

然后剩下校内两个老师就,向老板当面问了问然后请教了一点选校的建议,他和我说UW不错可以考虑下;姚海龙人非常nice,肯定答应。(毕竟我去年这时候申请UGVR就用了一遍他俩的推荐信)

然后大概草稿都按照下面这么写:

弄一个学校或者系里的信纸模板,自己造一个也行

开头:我是谁谁谁,我都有什么title,都干过啥

中间:我怎么认识的,我和他都做了啥,他是strongest

结尾:这个人我觉得有什么什么品质,能够qualify your honorable program.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

签名,扫不扫描无所谓,有时候扫描还不如电子版清晰

ps:我没弄过课程推(虽然看别人搞过),而且完全不知道这玩意有啥意义……最前面的那些材料里面也说课程推就是凑数用的,对于申请而言帮助不大。

推荐信overleaf模板,我自己搞的:https://www.overleaf.com/latex/templates/thu-letter-of-recommendation-template/ghjfgfhykprk

pps:我本来还以为Yoshua会完全自己写推荐信,结果后面他问我说给他个小草稿,那我就写游记一样写了,顺便写了一句“我每天都会找林大哥fluently汇报实验进展”(其实是用中文汇报的,不流利才怪(x

PS

大部分要求是两页1k字内,一个通用pdf板式标准是1inch页边距+12pt字号。

我先按照最前面材料里面的模板+lmh&zjc给的一些ps拼凑成一份原始的,然后就被lmh说,写的都是啥玩意啊……而且我先写的是research流水账(大部分人最后还都是写的流水账),把之前的VLSI和实习都写进去了,巨长无比,还没写结尾。

于是就按照lmh说的改:

以上问题都能通过overfit 这一份ps:http://pgbovine.net/PhD-applications/Mitchell-Gordon-Stanford-app-statement.pdf来解决。zjc:“某种意义上,这种类型可能是有很多research同学的最优解;首先要有很多researchpublication才行对吧”

但是吧,我这个overfit之后痕迹太明显了,咋办?叫别人改改,改完就和原来不一样了(

然后中介配的外国小哥并没改多少,只是修了修typo。于是我就找各种人各种手段帮我改,比如剩下的学长、老师、学校写作坊、还有同学互改、google translation翻译来翻译去,grammarly付费版

有人说fiverr,我没用过(而且我是在提交完之后才知道有这种东西的……

我最后对我的ps自我感觉很好。这里放一个cmu的,我觉得挺具有代表性(里面MSps也有,反正我MS的都是只改了phd的最后一段https://trinkle23897.github.io/pdf/PS-CMU.pdf,随便写的)

https://trinkle23897.github.io/pdf/PS-CMU.pdf

和同学互改ps(×3)的时候发现,往往流水账写法能够有一种更好的组织方式,而且从逻辑上改文书才是真正在改文书。说实话语言润色作用真的不大,关键是如何展现自己说服committee。然后小标题和加粗的话,非母语阅读者还说得过去,母语阅读者的话……你见过有人写中文blog这里加粗一下那里加粗一下的吗……比如每个段段首?就给人感觉很奇怪。于是我就尽量少加粗我的sop,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粗。

ps:如果有需要的话 and 我有时间的话,可以私聊我让我康康(我还是很喜欢看故事的

PHS

Berkeleyphs侧重minority,但是直接忽略就好了。总之就是和科研学术无关的关于个人的东西。

我写了我做大作业(网安、图形学)+当助教+Github骗到1w star,主题是如何获得更多影响力来造福他人

由于这个不是很重要,而且没改多少次,自我感觉没改太好,放出来太羞耻了就不放了(x

面试ppt

我还没收到面试……先糊了一个以防万一。(如果根本用不上呢?)用上了而且是一次性的

看着旁边S保底(对没错就是dzx)的大佬也没收到额外面试通知,心里感觉也十分平衡(x

模板已经在Overleaf上了:https://www.overleaf.com/latex/templates/thu-beamer-theme/vwnqmzndvwyb

网申

就填东西。填东西之前先注册掉(最好用gmail邮箱,学校邮箱有可能有些链接收不到,因为学校邮件系统防火墙的原因),查送分代码,查ps格式or内容要求(比如傻逼UMich要求贴UMich ID然后1inch 12pt,类似这种)

ETHz或者UChicago之类的学校要求把成绩单上的所有课程成绩全部输入到网申系统中,这太累了,于是我摸了一个脚本出来自动填,在这里:https://github.com/Trinkle23897/online-application-course-upload,说不定明年改改就又能用了(

邮寄一定要选DHL!!!别的几家慢的要死,我用EMSUMich成绩单送了快20天,用DHLETHz总共三天不到。而且DHL还有学生优惠。就是用DHL的时候要交一个身份证复印件。

交钱交了3k+刀:送分TOEFL 300, GRE 324刀,剩下的

做个记录,不知道每年是不是一样的钱2333。看起来真的是UC*最贵

然后就是催推荐信了:Yoshua是秘书帮他发,小蜜很积极的;Hailong也很积极,没几天就好了;老板……鸽王,我无言以对,某次我和lr只好物理方法催信,堵办公室门口,然后过了几天他还是没交2333(不过最后还是都交了,开nips的时候每天交两三封

之前有些学校推荐信链接可能使用清华邮箱收不到,比如UCSD,是因为邮件服务器在公共黑名单上面,我联系了下奶牛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后面就变成我在THU6字班申请群里面专门修推荐信链接的锅了……

推荐信其实迟交一两周也没啥问题,这是一个极品:https://d.ucsd.edu/srk/faq/#rec

反正早交总是好的。

Misc

某次找lmh的时候,一些fact:

以下是我原本匿名回答知乎20Fall Application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624725/answer/875527594,虽然后来被我删了(我猜太多人点了踩 我错了

此外暑研回来之后还和苏老师约了一顿饭,他表示:“申请这些学校其实大同小异,后面的路还长着。”顺便还改变了我在公司做Research Scientist的想法:公司养研究院养出来一堆灌水的东西

坐等拒信

10月就知道S会给我发拒信了。

12月知道自己会进Mila面试,Mila给每个人打分,0-108分及以上进面试,我被打了9。也好,不至于全聚德。

2020/1/12 1st rej@ETHz,说我T不够百直接认为申请无效,我发邮件去argue没成功。

emmm看到有一些同学已经收到面试通知了,感觉凉凉……每天六点多醒来第一件事查邮件,然后空空如也。

“今天又是没有邮件的一天”

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呢?

上面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被S录取PhD的大佬说的。【手动微笑】

十连拒之后等到了cmu mcdsad,刚好在3.1之前(因为这是我生日url设的真好

虽然还有个mscvwl,但是大概就去这个了

剩下的时间线在知乎里面,这里就不放了

一些奇怪的sample,以及反推出来的rule

Mila

mila没有机筛,今年一共收到了800多份申请。

每份application会受到一个phd或者postdoc的打分,在0-10之间,linda8分以上是面试的线。于是大家都去各打各的了。结果是这样:

8分的sample是电子科大eecs gpa第一,也有一篇ijcai

9分我这种,而且我还知道一个9分横扫了四大phd,是berkeley的本科生,和我一样也是搞rl

10分是top program gpa刷爆,剩下9分配置

然后妹子加分,少数族裔or diversity加分

刺激的来了:105个,>9分的30个,=9分的100多一些,8分几百……【手动狗头】

虽然bias可能比较大,但是至少大数定律在那,整体可以认为还是有效的

反正我凉了(去年mila一共就只收了30多个人

而且这么看来即使我GT过线也还是这样gggg

林大哥:paper通货膨胀导致我们在看材料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有一两篇paper,但是没法短时间看出contribution到底多少,这就很难办了”

CMU

CMU出的时间不一,各个项目独立审核,按照时间线来是:

2.11 rej@MIIS, wl @ MSCV

2.12 rej@MSR, PhD in RI

2.16 rej@MSML

2.19 rej@MSAII

2.28 ad@MCDS, rej @ MSCS

MSAI感觉是那种真的保底的项目(据说MSAI是个市场营销项目,如何AI market),会拒掉oq的,剩下就都是类似phdbar

每个项目独立审核倒是真的。

zjc:MSR招人比较少,而且MSRPhDRI今年有一个偏向硬件的倾向,MSR会给看起来更ME的人”

但是很多三维超级高的都惨遭CMU全拒,比如隔壁宿舍年级第二,GT也是超高的,也有paper

然后分析了旁边被录取的case,发现cmu暑研这个变量占绝对主要因素,有些极端的case比如暑研的老板是某项目的director,这就很稳hhh哪怕其他条件不如别的申请者

黄大大之前就和我说过大部分都是在cmu这边干活然后申请进来的,叫我要做好心理准备。想想也是,毕竟已经connection大于天了,再怎么比较推荐信也得先保证自家学生优先

还有个和我一样一篇ijcai的北大cs录了cmumsrRI phd,因为他是cmu暑研……

今年的名单在这里:

此外很多cmu的项目refer没有用的,先来后到就是先来后到,避免connection二次作乱,(而且据说也不让update材料),证据在下面

以及其他

收拒信波澜不惊了。开始的时候还挺沮丧的,后面佛了。而且最开始对于形式也产生了盲目的乐观,实际上比我想象的糟糕很多,从选校list就可以看出来。

其实后面没啥心理负担,毕竟oracle之前说我有非常好的offer。我觉得全聚德对我来说是好事,说明我就可以再也不用相信oracle这个鬼话了。然而事实却还是站在了它那边qwq

connection is all you need已经在我周围的case被印证了无数遍了,各种关系户,各种去committee打电话,见怪不怪。能申请top program的大家推荐信都很强,比的就是谁的connection更近一些。当然仅限于我的观察,别的小领域不见得是这样。

保底可以不报,彩票一定要抽

最后放(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ad(后面又收到USC21spring offer,拒了拒了)

反正已经满足了我找工上岸+脱离ai火坑的愿望了,十分十分满足。research真自闭不想research

推荐阅读:

1.https://www.byvoid.com/zhs/blog/recent-one-year

2.https://zhang-ming-rui.gitbook.io/when-rocket-goes-up/er-da-xue-chu-qi/jiao_liu_suo_ji_er_2014_2014_deng_jun_hui_lao_sh

3.https://stormraiser.me/2020/04/01/%e5%b1%b1%e7%a9%b7%e6%b0%b4%e5%b0%bd/

以下摘抄一部分,深有同感

以及最后我做的查签证网站:https://tuixue.online/visa/

转自:“硕博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