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2保研季的结束,又一批同学迎来了研0时期。看着身边的同学纷纷加入项目组开始搬砖,自己却还没联系到心仪的导师……
还有一些保研er以为拿到保研名额,过了复试就万事大吉,但其实忽略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
研究生导师的选择!
很重要!非常重要!十分地重要!
因为,研究生导师就是你研究生三年学业生活中的“大老板”:从你的入学指导、科研指导、论文发表到你的暑期寒假、实习就业、能否毕业……导师,可谓是渗透进你研究生三年的方方面面,你研究生三年学业生活的质量高低,导师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在提前联系导师这方面,很多同学有迷茫、有纠结、有困惑,或许还有些许紧张和害怕。快来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选手?
第一类:躺平型选手
第二类:迷茫型选手
第三类:紧张型选手
“研0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是许多即将读研的同学心中都存在的问题。下面科科子会详细拆分问题,力求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提前联系导师,是好还是坏?
01
提前联系导师的好处
✔ 不用担心好导师被其他同学提前选走;
✔ 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也很大程度上是你今后的研究方向);
✔ 提前进入科研状态,避免入校时的手忙脚乱;
✔ 提前了解论文写作,减小发文压力;
✔ 认识直系师兄师姐,提前了解学校的状况,可能在选课时有效避雷;
✔ 了解课题组状况,缓解开学焦虑。
02
提前联系导师的弊端
❗ 导师余量不足警告;
❗ 大概率不能完全躺平了;
❗ 提前学习占用了很多实习、玩乐时间;
❗ 老师布置任务,拖延症患者害怕老师的微信“小红点”;
❗ “免费劳动力”增加了。
总的来说,提前选导师还是利大于弊的。但以上观点只是针对普遍的问题进行简单概括,本文接下来将针对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的“解题思路”。
选择导师的“解题思路”
01
为什么纠结
通常情况下,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时,我们会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这要求我们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在向别人发问之前,我们不妨先向自己发问:我为什么要提前选导师?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纠结什么?
02
纠结的影响因素
不够了解科研
一些同学在本科阶段很少接触到科研,即使是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还是对“科学研究”一知半解。或许一些同学在成功“上岸”后,并不清楚我们在“岸上”需要面对些什么,眼前还是一片迷茫。
在躺平和焦虑中摇摆不定
很多同学在本科毕业后都想以“躺平”的姿态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但又接收到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深夜焦虑”,也让自己变得焦虑起来——既想躺平,又想找到“好”的导师;既想不为导师发愁,又想彻底放飞没有工作。
03
读研目的
每位同学读研的原因都大有不同,但总结概括起来,逃不出两个目的——工作导向、科研导向。
工作导向
现在就业压力较大、本科生竞争力弱、就业单位要求硕士文凭……
出于以上想法读研的同学,简单地可以归属于工作导向的同学。这类导向的同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大概率不会继续读博深造,读研时的重心在实习和增加工作经验上,科研不是精力花费最多的地方。
科研导向
科研蛮有趣的、还有读博的打算、以后想从事科研道路……
日后想走科研这条路的同学,读研目的可以划分为科研导向。这部分同学不仅仅要完成毕业要求,在理想状态下要多参加科研项目、多发论文。这就要求同学要投入大量时间在科研方面,科研是研究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04
解决方案
方案一: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此方案普遍适用于想躺平的、工作导向的同学,但如果你太过焦虑或者你的学校太卷,建议你考虑方案二。
方案二: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科研导向的同学给我闭眼冲!假期就不要完全躺平啦!提前进入科研状态真的可以赢在起跑线上,而且并不是所有导师都是push型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啦。
选导师也有小技巧
依据导师与学生的交往,我们分为“PUSH程度”和“成果获取程度”,“Push程度”,也可理解为导师要求你的付出投入程度以及任务强度;而相对应的“成果获取程度”就是研究生阶段导师的帮助带给我们收获和可见成果。
按照此类划分方法,以“高强度的有”和“几乎没有的无”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
▲导师类型示意图
01
类型一:有PUSH有成果
此类型简言之就是“带你飞”的导师,导师自身很有干劲和学术热情,带你做项目,带你发文章,带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帮你引荐行业大佬,认真指导,指点迷津,甚至还会关心你的个人生活和实习就业,未来规划与学术困惑等等....
这类“神仙”导师往往会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PUSH强度比较大,需要个人做好抗压准备,但个人收获也会非常大。如果有计划从事科研、读博深造的同学,此类导师一定且行且珍惜。
02
类型二:无PUSH有成果
这类型一般导师不怎么管也不怎么带,发文科研都主要靠自己。什么事情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做,但不太会让你做私事。面对这种情况就只能是你自己努力成为“超神大佬”,不靠导师推动带领来获得较好的成果和收获。但如果个人有科研学术的发展规划,选择此类导师就很不利了。
03
类型三:无PUSH无成果
这类型主要是佛系导师,对学生主要实行放养。一般这类导师虽然学术上不会带你飞,但人品也不会太差。可能三年见不到太多次,但毕业论文会管管你,如果碰到比较好的导师,会在最后实习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帮忙。这类就比较适合没有继续学术科研计划、打算毕业就业的学生,大概就是“佛系导师、佛系学生”。
04
类型四:有PUSH无成果
此类型是各位在选择导师的时候
一定!一定!一定!
要竭力避免的!
该类导师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让你各种打杂,甚至做一些老师的私人事务。而或许有些项目你参与了,其中一些行政事务、申报撰写等繁琐事务都是你来办,实验、模型也是你自己废寝忘食一步步做出来的,但最后成果发表却与你无关。
尤其是很多院校研究生毕业条件包括文章发表,并且有一定文章等级要求,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导师的带领研究生阶段发表高级别的期刊的难度非常之大,成功可能性也偏低。所以很有可能研三的时候你就会面临毕业论文写完但发表成果不足的延毕问题,最终你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成果,致郁程度极高。
除此之外,这类型导师的“高强度Push”,往往还伴随着强控制欲,很少鼓励,而是更多的对你进行打击与打压。这类导师往往以自己手头的项目为优先,如果你研究生毕业就想就业,此类导师很有可能也会禁止你出去实习。这一类导师手下的学生的延毕情况有很大可能会远远高于其他老师,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通过以上简单的分类相信同学们对不同导师类型有了一定了解,以下的金字塔图可为保研er们提供选择上的优先级(仅作参考):
▲导师选择优先级金字塔图(仅供参考)
如何做出最后的选择?
在了解各个导师类型的基础上,
我们如何选到你的“one pick”导师?
01
明确自身能力以及自身需求
导师与学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在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导师的情况下,才能选到和自己意向高匹配度的导师,我们需要考量:
简单来说,如果你更倾向于尽早就业,可以选择一位学生风评好的、人品好的佛系老师,哪怕在专业科研上帮助不大,但至少符合你的预期,研究生学习生活也不会十分致郁。反之,如果你想读博深造,那你就需要尽量选择行业大牛且会带你飞的导师。
关于选择“大牛”导师的小tips——
部分导师由于过于“大牛”会没有时间带学生,完全让你自力更生,但一般会有较好的资源和平台,这个就要看你自身是不是一个自主能动性强的人了,这个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
02
尽可能地搜集导师相关信息
关于导师信息的搜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1.学院官网
学院官网是获取导师个人信息最直观的地方,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级别、职务、所获成就等个人信息。一般学院官网会提供相关信息,也有部分院系因种种原因发布的相关信息较少,甚至有的只有照片和姓名,那这就需要保研er们善用各类搜索引擎了。
2.中国知网
以“作者”进行检索,看导师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发文量、期刊级别以及是否带学生发文章等等,是导师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展示。
3.外文期刊数据库
此类数据库数量过多,如Web of Science, Scopus等。部分专业会更侧重外文期刊的发表,那就一般需要以导师中文名的姓氏拼音进行检索,关注角度同上。
4.导师评价网
导师评价网为一个由各高校学生匿名发表对导师评价的平台,其中会有针对导师比较真实的评价,可以通过“学校”“专业”来进行检索。
但与此同时,会有部分导师无法检索到,各位保研人们酌情使用。
网址:https://www.mysupervisor.org/
5.师兄师姐&其他学生们
以上都是线上的数据信息,而师兄师姐是最为直接接触到导师的人,可以通过师兄师姐来对导师有一个侧面的了解。
与此同时,还可以咨询上过课的学生或者同院系的其他导师门下的学生,可以了解一下有意向的导师的风评如何。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导师是否适合自己。
写在后面
如果你正在对是否提前联系导师感到迷茫和焦虑,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找到纠结之处,顺利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但这个问题往往不能避免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选导师真的带有一点玄学,你能全面地了解Ta的科研信息,但你不能从有限的信息中洞察到这位老师的性格和你的是不是完美匹配。
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坚定你自己的想法,做出行动,然后就祝自己好运啦!
转自:“科研人KYR”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