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佳文推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研究

2023/2/8 16:40:04  阅读:170 发布者:

本文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3年第331卷,通讯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张蓬涛教授。

文章指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平衡的背景下,生态补偿(EC)区的准确识别和补偿标准的确定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目的是完善区域间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本研究采用建模和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了京津冀地区(BTH2000年、2010年和2019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将该地区划分为生态输出区和输入区。引入断点公式和场强模型,揭示了从输出区到输入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流(ESF)的特征。通过整合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转移修正系数系统,构建了基于ESFEC模型,并计算了BTHEC量。结果表明:(1BTHESV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变化不大。高值区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和西北部的巴山高原,低值区则集中在河北东南平原。(2ESF主要发生在BTH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输出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山脉和巴山高原,且数量不断增加。流动半径、流动强度和ESV转移量也呈上升趋势。(3)京、津、冀三地支付的EC比例为1:0.2:2.56EC价值全部提供给河北省,主要流向承德市、张家口市和保定市。本文所提出的基于ESFEC模式,为构建京津冀区域间EC机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文章选择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在 ArcGIS 10.2 平台上,将有关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气象和土壤的所有空间数据处理为 100 m×100 m 格网图层。其中,土地利用数据、NDVI数据和土壤质地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降水、潜在蒸散量、风速和积雪数据来自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海拔高程数据来自中国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NPP数据来自美国宇航局,土壤深度数据来自世界土壤数据库,土壤有机质数据来自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人口密度数据来自世界人口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来自各类统计年鉴。

来自原文)

基于数据可用性计算了碳封存和释氧服务、节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和防风服务四个类型,并对四项单一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加总,得到整体 ESV。本研究引入断点公式和场强模型对区域间ESF进行定量分析。为了保证更准确地核算EC价值,基于ESV转移,提出ESV转移的调整系数(即自然差系数、经济水平系数、社会发展系数),构建BTHEC模型。

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9年,BTH中的四种ESV类型表现出不同的趋势。BTH的碳固存和氧气释放从2000年到2019年呈增加趋势,节水服务先减后小幅下降,土壤保持先减后增,风蚀防护先增加后急剧下降。BTH中的综合ESV增加,而空间分布变化不大。综合ESV3514.77/公顷增加至5289.03 /公顷。在空间分布方面,BTH综合ESV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山脉和坝上高原,低值区集中在河北平原东南部。

来自原文)

采用ArcGIS 10.2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类方法,按照“最高”、“高”、“中”、“低”和“最低”五个等级,划分县(区)的总ESV和单位面积ESV2000年,16个高值地区占县(区)总数的8%2010年,25个高值地区占县(区)总数的12.5%2019年,29个高值地区占县(区)总数的14.5%。总体来看,单位面积ESV高的县(区)数量远远大于总ESV高的县(区),分布也不同。

来自原文)

2000年、2010年和2019ESV输出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和坝上高原。随着ESV的增加,产出区域的数量也从2000年的6个增加到2010年和2019年的18个。2000年,BTH各输出区域的ESV流动半径为22.97305.86 km2010年为9.47369.55 km2019年为9.46343.07 km,各输出区最大ESV流量半径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和河西区3个县(区)。各输出区ESV最小流动半径主要分布在各输出区周边。比较2000年、2010年和2019年同一输出面积的流动半径,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这可能与研究期内BTHESV的改善有关。

来自原文)

BTH各输出区域的ESV流量范围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交点”是北京和天津。总体来看,2000年、2010年和2019年,以BTH各输出区为中心的ESV平均流动强度为0.23/平方米, 0.36/平方米和0.41/平方米,呈上升趋势。输入和输出区域之间的距离越近,流动强度越大,反之亦然。

本文以2019年为例,利用所提出的EC模型计算了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和接受金额。北京、天津和河北的EC贡献率为1:0.2:2.56

来自原文)

文章指出,本研究采用断点公式和场强模型测量ESV传递。这客观准确地反映了BTH中的ESF,有利于提高EC估计的准确性。同时,所提出的EC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使用单一EC标准导致的补偿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文章同时指出了一些局限性。首先,文章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位,在有利于EC政策实施的同时,忽略了ESF的路径描述。其次,本研究主要考虑距离对ESF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本研究未考虑人口密度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影响。最后,本文试图探讨4项服务的流动性和补偿金额,而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其他服务流应做进一步研究。

声明:本推送内容仅代表课题组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对原文的翻译,请有兴趣的同学阅读原文。课题组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讹,也请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原文请见:Du H, Zhao L, Zhang P, et 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flow.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3, 331: 117230.

来源:土地生态课题组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