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论文精要 | 大国空间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2023/2/8 16:23:36  阅读:13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科学杂志 ,作者李鹏飞 陆铭

面向未来,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要顺应人口流动的趋势,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充分发挥统一大市场的优势

李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央政府往往希望通过区域政策、资金支持等空间治理方式缩小地区差距,消除市场分割,充分发挥国家规模效应。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中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明显,这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经济的长期增长,而政府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存在争议的是,什么样的空间治理手段更适合中国国情。

一个国家的空间治理要服务于该国的发展,而大国由于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与社会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必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协调地区间关系,并且发挥中央在不同地区发展中的差异化作用,这就为国家治理增添了空间的维度。大国空间治理,既包括转移支付、区域发展战略等专注于地区发展的政策方针,又包括功能区划分、统一大市场建设等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举措。

大国空间治理的出发点是地区差异和统一货币。货币的统一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并非所有国家(地区)都能够完全发挥出统一货币区的优势。在理论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构成统一货币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第一个条件是国家(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比较类似(Mundell1961)。这是因为,只有国家(地区)间的产业结构比较类似,在货币区内部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才能够对不同地区产生相同的影响,从而应对外部的宏观冲击。在现实中,很多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都比较大,Mundell1961)在理论上也指出,如果货币区内部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政治原因构成了统一货币区,这就需要国家内部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这是统一货币区的第二个适用条件。如果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不同地区之间势必存在较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这在客观上会要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汇率来适应其差异化的劳动生产率。而统一货币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相对欠发达地区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提升竞争力,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天然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统一货币区制度下的要素空间错配,是当下中国经济在人口、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领域里出现问题的底层逻辑,而中央政府则面临着地区间发展差距、地方政府债务和财政转移支付之间的三角悖论。

在地区差异和统一货币的背景下,推动要素的跨地区自由流动与合理集聚是大国治理的基础。然而,受制于制度改革的起点和农业社会传统下的本地化思维,中国仍然存在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和观念障碍,从而出现行政引导资源配置偏离经济规律的现象,不利于长期、全局和多维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大国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地区层面,要增强官员更替前后的政策一致性,通过协调机制减少市场分割,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完善政府考核体系,引导地区间的关系由分割与竞争转变为分工与合作。为了有效应对要素流动的结果,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中央政府的协调保障作用至关重要。中央政府要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托推进地区分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以有效的转移支付为抓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在城市规模效应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人口等生产要素将更加自由地流动,中国经济和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必然会持续,这意味着一些地区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将继续增长,而另一些地区则会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外流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和人口空间格局大调整的长期趋势关乎大国空间治理的未来。根据LiLu2021)的研究,在空间均衡的人口分布状态下,未来中国的人口将进一步向沿海和中心城市周围集聚,但城市间人均GDP差距比当前更小,最终降到今天美国和日本城市间人均GDP差距的较低水平,这符合“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全球发展趋势,而且与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期间实际发生的人口流动方向高度一致(李杰伟等,2021)。此外,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在每一个城市群的外围地区均出现了人口收缩,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地之间的分化日益明显。在一些人口负增长的城市,外围地区人口也仍然在向当地的中心城区集中,呈现出“集中式收缩”的态势(李杰伟等,2021)。为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的空间配置要进行相应调整,空间治理则要顺应人口集聚趋势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大国发展的独特优势在于统一大市场下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大国空间治理则是大国发挥这一优势,实现长期、全局和多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向未来,大国的空间治理要根据常住人口空间布局和对各地人口增长趋势的科学预测,以大城市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在缺乏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条件的地区,则需要更多承担粮食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的职能,并通过人口的适度流出,促进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当地人口的人均收入。相应地,国家通过有效的转移支付帮助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发展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优化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布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论文原文请见:李鹏飞,陆铭.大国空间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22,No.252(06):5-21.

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