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选不好,科研全白搞:选导师攻略!
2023/2/8 14:53:07 阅读:184 发布者:
大家好,我是学术国际主编。
最近越来越多的小伙伴来向主编报喜,在这里也真心为上岸的小伙伴们开心。那么,上岸后最重要的事情无异于——选导师!
导师的重要性
本科时期,大家也会有自己相应的导师,但作用可能仅限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平时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但研究生期间却大有不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属于导师责任制,即导师是你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导师的方向、兴趣及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能够决定你的研究生生涯。
从你考研面试的时候基本上导师就能决定你能否考上,比如说你提前和导师打了招呼也表达你很想读他的研究生,也见了面吃了饭,面试的时候他如果是面试组员,到时候直接和其他导师说这个学生他想要了,你说其他导师能不给面子吗?在读期间,你的请假、课题、经费、毕业都是导师说了算,他不给你签字,你什么也做不了。是不是有种被“专权”的感觉,正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很多研究生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所以“江苏共青团”公众号中在2020年9月4推送了一篇文章题为“关于导师与学生关系,教育部再次明确”,我只能说没上升到立法层次,一切的答复、文件都是无力的。
导师的重要性不仅包括你的毕业,而且涵盖你的就业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我在一篇题为“为什么要考研”的文章里有提到,一个导师的研究方向也就基本决定了你的就业方向,跟学位证书关系并不是非常的大,就像你虽然报考的食品专业,但是你的导师是做生物的,那么毕业后你的择业方向极大可能是生物方向。
好的导师,属于那种亦师亦友,工作日指导你的实验,带你做课题,参加各种学习报告会,晚上、或者周末的时候带你下馆子、KTV甚至是出去搞团建,毕业的时候再给你介绍好的工作,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发钱、发钱、发钱!而垃圾的导师如我上述,甚至还会让你洗衣做饭带孩子、发了经费再取出来、压榨你的劳动力、不准恋爱、甚至有的男导师还有非分之想,寒暑假也不一定让你放假,工作的事情更别想,能不延毕就算万幸了。
选择导师攻略
在历经艰辛通过考研初试后,一志愿的同学们可能会面临准备复试和选择导师的问题,当然了有些同学是在复试或调剂拟录取后再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心仪的导师,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大部分准研究生来说,选对一个优秀的导师不仅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也会激发我们对科研的兴趣,甚至关系着我们未来的前途,由此可见,选对导师真的非常重要!本篇文章主要是结合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们的心得,给大家分享一些选导师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师。
首先,希望小伙伴们先明白一件事,在选导师这件事情上,不要过于理想化,不要渴求导师带给你过多的利益或者好处。许多同学会幻想,研究生导师如果能够带着做做课题,开开会,出去见见世面,顺利指导你的论文开题及答辩,甚至能够在找工作这些事情上给予帮助……额,主编要先告诉你,先醒醒。
认清楚这点,我们再来说注意事项:
1.忌过度迷恋title
大多数同学选择导师的流程基本都是:进官网—看简介—读论文—查风评,环节倒没有错,但这些其实不太够。如果对导师的了解仅限于寥寥几句光辉事迹的介绍,那可能稍显不足。这也是大多数同学总是喜欢把导师的光环看得太重的原因之一,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先被title完全吸引住了。所以建议大家找到在读的学姐学长,询问导师情况,或者引荐也可以。
其次,敲黑板,并不是说导师的名号不重要,如果你有幸跟了XX院士、长江学者等大佬,那么导师的这棵大树的确能够分一片庇荫之地。但同时,这类导师往往会优先选择学术能力和交际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保研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因此大家也要多做考量。
2.早确定研路方向
找哪种类型的导师,要先想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真心想要做学术、考博,建议选择年轻、学术能力强或事业处于上升期的青年导师。这类导师往往更喜欢push学生,相比于已经硕果累累的导师,这类青年导师往往希望获取更高学术或者行政地位,因此更倾向于对学生给予专业上的指导。
如果你想要佛系度过三年,只想顺利拿到双证,那么放养型导师也许是你较好的选择。这类导师大多数接近退休年龄,职称之旅也基本收官,普遍特征是安于现状,判断指标是看导师近几年有没有新的申请项目。一般情况下,这类导师的家庭、事业都已经到了饱和状态,不需要为了评职称和待遇而拼命努力了,所以时常对学生的生活状态关心的多一些,不会施加科研方面的压力。
3.切记提前联系
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导师的确定或许更加迅速,有的甚至还没有复试,就已经有了心仪的方向和导师。上岸之后,也有的直接被拉到实验室或导师的项目组干活去了。文科专业的同学在选导师方面可以先不用操之过急,但也不要佛系躺平。比如,等着开学分配导师,这种行为和态度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如果等到开学时再去选择导师,一是时间仓促,仅凭导师在双选会上的简短介绍,很难有细致的了解。另外,许多导师招收研究生的名额大概是每年1-2名,如果太晚联系导师,很有可能面临大部分导师都招满的情况,自己的选择范围也会很小,所以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转自:“学术国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