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秀丽 | 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研究
苑秀丽◆文
在苏维埃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下,列宁适时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探索。苏维埃俄国利用资本主义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主要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的深层内涵在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同时警惕资本主义并最终超越资本主义。正确全面领会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对于所处的复杂国内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科学对待两种制度关系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价值。
——苑秀丽
在苏维埃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下,列宁适时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探索和建立起多种形式的经济往来,包括租让制、对外贸易、合营合资、金融信贷等。在1921—1924年间,苏维埃俄国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的经济联系与往来合作对国家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处于战争后的恢复阶段,以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依然持敌视甚至对立的立场,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还非常有限。回顾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体会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完整内涵,全面考量苏维埃俄国利用资本主义的实际成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能为人们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苏维埃俄国利用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列宁认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必须“架设起从资本主义旧社会通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桥梁”。列宁提出,人类社会发展是前后相继的更替,不要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要大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列宁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与苏维埃俄国往来合作
十月革命胜利后,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十分敌视,他们在军事进攻失败后,又试图以经济封锁来胁迫苏维埃俄国屈从于他们,对此列宁深刻指出:“这四年来我们受过很多威胁,而且是非常可怕的威胁,所以无论哪一种威胁我们都不会害怕。至于封锁,经验表明:现在还不知道究竟谁吃的苦头更大,是被封锁者还是封锁者自己”。事实的确如此,战争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破坏,各资本主义国家也急于恢复经济,他们也需要为自己的资本和商品寻求出路,要求发展、调整和扩大同俄国的贸易。“我们要做生意,他们也要做生意。我们希望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而他们希望做有利于他们的生意。”苏维埃俄国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使他们垂涎,俄国既是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的巨大消费者,又是欧洲许多国家商品的最大供应者。列宁洞穿了所处的现实情况,“资本主义列强近年来最迫切、最实际和表现得最突出的利益要求发展、调整和扩大同俄国的贸易。既然存在这种利益,那么,尽管会有辩论、会有争执、分歧,各方会有不同的组合——甚至很可能闹到决裂的地步,但这个基本的经济需要最终还是会发生作用的。所以我想,我们在这一点上尽可以放心。我不能担保用多少时日,也不能担保一定成功,但是在这次大会上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说,苏维埃共和国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正常贸易往来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及美国的经济复兴,要想离开苏维埃俄国是不可能的,在战争的破坏下,它们也是百废待兴,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同苏维埃俄国开展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随着苏维埃俄国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力量主张同苏维埃政府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关系,逐渐地这一部分倾向和力量占据了主导,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动同俄国的通商往来。这就实现了列宁所作的“苏维埃共和国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正常贸易往来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预言。这种往来合作为苏维埃俄国利用资本主义打开了窗口。
(二)苏维埃俄国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必须利用资本主义
苏维埃俄国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苏维埃俄国遭受了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战争的破坏力巨大,苏维埃俄国被打得遍体鳞伤,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它需要用“拐杖”,经过努力,苏维埃俄国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拐杖”指的就是资本主义。对此,很多人非常不理解,列宁进行了解释。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起点是小农户的汪洋大海,苏维埃俄国同一个识字程度高且全国都是大农业的小国家相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是不同的。俄国要获得最后胜利,即完全建成社会主义就面临更大更多的困难。苏维埃政权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难的现实就显示了这样的情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困难很多。在这种现实下,资本主义相对于小农经济具有进步性,“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国家要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得有巨额的资金、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现代化的技术,这一切单靠苏维埃俄国自身难以解决,必须加强与资本主义的往来,利用资本主义才行。列宁肯定了租让制的作用,这是利用资本主义一个重要方式。“借助租让,城市工人的生活状况将根据合同的规定稍微得到改善,这对外国资本毫不困难,而这种稍微改善对我们的大工业却是有好处的,它能使我们的大工业得到巩固。由于经济上的影响,这也将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改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生活状况。”苏维埃俄国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往来合作是克服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巨大困难的现实选择。
(三)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认为:“历史不是作为‘源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这就揭示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制度更替是有继承性的,社会主义在利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实现扬弃,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具体到苏维埃俄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时并存。就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就如何向着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迈进,列宁认为必须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文化和技术,这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成功必须建立在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的基础上。苏维埃俄国要把一切最丰富、最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往来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紧密联结在一起。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必然发生经济联系。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列宁认为,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超出了一个国家的范围,逐步形成了各个国家相互往来、相互依赖的全世界的共同经济关系,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其它国家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都不能实现闭关自守的发展,“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它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
由俄国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不能越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路线,“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我们就不可能有稳固的经济关系。事态非常清楚地表明,它们同样也不可能有稳固的经济关系”。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在生产力和国家交往普遍发展的世界中,经济往来联系是不可回避也是不能避免的,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命运已经连在一起了。列宁对打破经济封锁充满信心,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离开社会主义世界,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二、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深层内涵
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立足于现实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但同时还要看到,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列宁在积极倡导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立场和判断,他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同,必须要对资本主义保持十分的警醒,超越资本主义是最终目的。
(一)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列宁始终把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科学著作中,最先说明了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无产阶级政权,这只是取得了一半的胜利,要获得后一半的胜利,就要完成后一半任务——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这是更艰巨的任务。列宁批评了当时在党内一些人思想中存在的出于简单的阶级情感而拒绝资本主义的理想主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把整个国民经济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之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否则,社会主义在两种制度的竞争中必然会败下阵来。
当时许多人不能理解,认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不是革命家该干的事,自己能够搞好,不用借助资本主义。一些工人说:“我们赶走了本国资产阶级,又要把外国的资产阶级放进来”;还有一些人对租让制疑虑重重,认为租让是出卖。列宁认为,这样的认识是出于“最崇高的共产主义感情和共产主义志向”,但是,是错误的看法。那种认为“我们自己能搞好”,是一种共产党员的自吹自擂,是有害、危险的。利用资本主义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因为社会主义并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要靠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去掌握和运用托拉斯所造成的东西。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去向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学习组织托拉斯式的即像托拉斯一样的大生产的本领,那便无从获得这种本领”。
(二)利用资本主义,警惕资本主义
列宁的认识是清醒的,一方面必须向经济实力、生产技术、管理方式高于自己的资本主义学习;另一方面要警惕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立场和企图。列宁对利用资本主义的影响及需要保持警惕,“在一个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落后的弱国会引起什么危险,我们决不视而不见。只要我们苏维埃共和国还是紧挨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孤立地区,那种认为我国经济完全可以独立和各种各样的危险已经消失的想法,就是十分可笑的幻想和空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与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在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同时,不能忽视这一本质和现实。列宁的原则和立场是,苏维埃俄国需要学习、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东西,但拒绝一切腐朽的东西,在这方面无产阶级要始终保持坚定,不能做出丝毫让步。
列宁期望以租让制打开与资本主义往来的新局面,但许多人对租让制十分担忧,表达了疑虑:让外国资本家直接经营生产,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实行租让,这不是意味着要把刚刚赶走的资本家请回来,这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吗?有人认为这是向资产阶级投降,是倒退,是出卖。对此,列宁的认识是清醒的,现实情况是,“包括工业恢复工作在内的这个为期几十年的计划,根据大约的估算,必须支出将近170亿金卢布。单是电气化一项的费用就要超过10亿金卢布。我们不能用我们的黄金储备来抵偿,输出粮食我们是万分不愿意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还不能充分保证自己的工业所需的粮食,可是又必须抵偿。在这方面除了我们在北部边远地区拥有的大量森林,在经济上就没有对我们更适当的项目了,这些森林在那里腐烂,散失,因为我们在经济上没有力量开发它们。但是木材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高”。列宁当时特别寄希望于租让制,借助于租让,外国资本家在遵守苏维埃俄国政府的法令的条件下可承租开矿、采伐、农业、运输、贸易等方面的企业。苏维埃俄国则可以得到迫切需要的资金、装备和技术等有利的东西,从而帮助国家恢复工业企业和发展经济。列宁耐心地做了说服阐释工作,这些租让条约不是出卖俄国,虽然这是让步,但是,这是特殊途径,没有机器和机车,俄国就不能实现企业开工、机器开动、恢复经济,以及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列宁对资本主义保持警惕,一再指出,租让哪些地区,是有选择的,大都在边境地区。比如,在俄国北部的欧洲部分有7000万俄亩森林,可以拿出一部分开展租让,“从政治上来说,北部边远地区在这一点上对我们也是合适的,因为这是边远地区。这种租让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对我们都合适,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依靠它”。
列宁也坦率承认,租让,这是有一定风险的;租让,这就是损失;租让,这就是战争的继续,可以将签订租让合同看成为开战的条约,“但是签订这个条约对我们的危险性比较小,对于工人或农民来说负担也比较轻,总比人家用装备精良的坦克和加农炮来进攻我们好得多,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切办法,以经济上的让步为代价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促进我国经济恢复的事业”。列宁还极其重视同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的租让谈判问题,既力争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又坚持互利的原则,坚决拒绝损害苏维埃俄国根本利益的合同。列宁的原则是:为了使资本主义有可能同苏维埃俄国来往,做了一些妥协、迁就和让步,但是,“我们不做有损我国权利的事”,“决不接受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东西。我们决不屈服于最后通牒”。总之,列宁在利用资本主义问题上始终保持一份坚定。
(三)利用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
列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任何企图,始终警惕资本主义。苏维埃俄国在与资本主义的不断斗争中艰难开拓。列宁始终认为,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继承者,也是资本主义的替代者,利用资本主义,是要超越资本主义。在列宁看来,在利用资本主义时,必然面临着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与斗争,但社会主义将在学习借鉴、吸纳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使自己得到更快的发展,最终实现战胜资本主义的目标。和平共处与利用资本主义都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必然存在着“谁战胜谁”的问题。苏维埃俄国是一个比它周围的资本主义敌人弱得多的共和国,利用资本主义将使自己牢牢地站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资本主义增强的危险,就如何认识这种危险,列宁作出了指导,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无产阶级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就不怕这种危险;只要政权还掌握在工人手里,就不可能有任何改变,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苏维埃俄国,依靠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和日益强大的经济力量,必然会超越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可以看到,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中,无产阶级牢牢掌握政权是根本原则,利用资本主义是途径,发展生产力、超越资本主义则是根本目的。列宁满怀希望,期望通过利用资本主义改变苏维埃俄国的落后面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三、苏维埃俄国利用资本主义的实际成
面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困难,列宁提出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往来方式,包括发展租让制,开展对外贸易,建立合营合资公司,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等,来发展同西方的经济联系。但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处于战争后的恢复阶段,面临自己的困难,并且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依然实行经济封锁、经济抵制,这使得一些对外往来政策收效甚微。
列宁积极倡导租让制,但实际上租让制的发展很缓慢。有研究者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指出:“1922—1924年间,苏联政府共收到外国企业主1200多份意向性承租提议,但其中绝大多数是试探性的。在此期间,正式签订租让合同的共91份,而实际开工的企业更少,到1925年,森林工业仅6家,木材加工企业5家,采矿企业3家。在这些租让企业中的就业工人约6000人,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4%。森林租让企业在租让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者也提供了相关数据:“租让制企业实际上发展很缓慢,直到1927年,才在1600个建议书的基础上签订了172个协议,实际生效、运营的租让制企业仅65个。”“苏维埃国家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私人资本也存在于租让制和租赁制企业之中。租让制企业的数量很少,1921年只签订了5份租让合同,1922年10份,1923年37份,1924年32份,1925年4月1日,在工业中共有91份租让合同生效。租让企业在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小,1924/1925年度为0.2%,1925/1926年度为0.4%。”实行租让制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了一些分歧和摩擦。面对一些无理的要求和责难,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是:“党和政府无论对所提出租让的设施,还是挑选应租者,始终不渝地执行严格的政策;一些设施的出租条件由俄共(布)中央和人民委员会仔细审定。凡具有明显掠夺性的、经济上无利的租让提案一概不予接收”。
列宁在一些报告和会议上都讲述到当时的现实情况,搞租让制或者合营公司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结果,想吸收外国的资金,人家不借给你,没有借到什么款;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说:“请想一想,我们宣布要把全副精力(据说,我们的精力很充沛)放到这件事上已经有一年了,而一年来还只办了17个合营公司”。这些由不同机关批准的拥有数百万资本的合营公司分别是,“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批准成立9个有外国资本家参加的合营公司,索柯里尼柯夫委员会批准了6个,白海北部地区森林工业特别管理局也办了两个”。1922年11月13日,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俄国革命的五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报告中,列宁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这样说道:“我们是孤立无援的。我们过去和现在都得不到任何借款。那些把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得如此‘出色’,以致眼下还不知道走向何处的资本主义强国,哪一个都没有帮助过我们”。在同一篇报告中,列宁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史证明,落后国家要有几亿美元或金卢布的长期借款,才有可能发展重工业。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借款,我们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什么借款。现在关于租让等等所写的一切,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我们近来关于这个问题,特别是关于厄克特的租让合同问题写得很多。我们的租让政策,我觉得是很好的。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没有一个有利可获的租让项目,这一点请大家不要忘记。”
苏维埃俄国还积极发展国际信贷,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筹集资金,但是,苏维埃俄国受到金融封锁,难以吸引到贷款和资金。在列宁的积极努力下,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1920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瑞典达成了一个临时信贷协议,瑞典工商业联合会在苏俄用价值2500万瑞典克朗的黄金作抵押的前提下,同意苏俄合作总社通过该会购买总值为1亿克朗的设备和机械。”这是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冲破西方的金融封锁。但是总体而言,“直到1925年前,苏维埃俄国只能从很少几家外国公司获得过极少量的商业贷款,它们不仅数量少,而且时间短,一般为3—6个月,利率都在10%以上。1925年10月,苏维埃政府才从德国获得了第一笔贷款为7500万马克的数量较大的短期贷款,1926年从德国获得第一笔中期国际信贷,其数额为3亿马克,是苏维埃国家获得的一笔最大的贷款。”
总的来看,当时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实际上非常有限。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短暂几年中,利用资本主义主要还是在苏维埃政府的计划和设想中,并不是苏维埃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量,苏维埃俄国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列宁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体现了策略的灵活性的方法论原则。对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方式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正确全面地领会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对于所处的复杂国内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科学地对待两种制度关系仍然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指导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文章作者:苑秀丽
转自:“学术与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