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根福 中文最高被引TOP5文章

2023/2/7 17:11:40  阅读:123 发布者:

冯根福: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学博士,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专家津贴。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

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管理》杂志学术顾问、多家学术杂志编委。多家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性学术组织ASIA-PACIFIC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副主席。

知网引用前五的文章简介

总发文量:117  总下载量:307335

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

本文从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我国学者常用的以股价变动来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动 ,并以此分析和检验了1 994-1 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 ;另外 ,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绩效 并购类型 股权结构 第一大股东           

被引量:4097

  源: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01):54-61+68.

2.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U"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实证分析   

被引量:1636

 源: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07):91-101.

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自从MM不相关定理诞生以来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西方许多学者对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形成的因素作了许多理论阐述 ,但由于现实经济的复杂性及各国经济的特殊性 ,因而实证检验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作一些理论上的说明 ,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资本结构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而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作用却相对较弱。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影响因素

被引量:1245  

  源: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0(05):59-66.

4.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

摘要

本文通过放松经理人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假定,拓展了经典职业生涯模型,藉此研究了中国制度背景下的机构持股、企业性质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0992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RD投入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对本文拓展模型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异质机构对企业创新有不同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2)民营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全样本企业的专利申请有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RD投入则有显著的负效应。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研发投入 专利申请 自主创新       

被引量:1225

  源:温军,冯根福.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经济研究,2012,47(03):53-64.

5.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兼论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新思路

摘要

本文认为西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单委托代理理论 ,主要是针对以股权分散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构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 ,不适合作为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本文针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已有的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和构建了一种新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的分析表明 ,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言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单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力更强 ,更有利于实现降低这类公司的双重代理成本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还依据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初步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特征 单委托代理理论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          

被引量:1159

  源:冯根福.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兼论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新思路[J].经济研究,2004(12):16-25.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