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经典回顾】海归的胜利?来自中国顶尖高校经济学教师的证据

2023/2/6 13:47:47  阅读:119 发布者:

推文信息:Wenyan Liang , Jun Gu , Chris Nyland. 2022.China's new research evaluation policy: Evidence from economics faculty of Elite Chinese universities.Research Policy,51(1) :104407

01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试图通过奖励在排名较高的西方引文指数期刊发表论文的教师,来提高国家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20202月,中央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研究评价政策,该政策要求研究机构和大学放弃过去过度依赖的引文指数,提倡“少而优”,并要求研究人员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原则上不应该少于1/3,在研究过程中更多关注中国的具体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新的评价体系一经发布,便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激烈讨论。《自然》杂志2020年的一篇社论称,这项改革旨在根除研究不正之风,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同时提出了担忧,认为如果管理不到位,改革可能会破坏中国学者的国际研究合作氛围。政策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大学教师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因此,本文以我国顶尖高校经济学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新的评价政策体系对海归学者和中国本土学者论文发表能力的影响。

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者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了中国顶尖高校经济系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收录的论文及出版物数据库。基于这一数据库,作者进一步比较分析了海归学者和中国本土学者在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差异以及海归学者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海归学者相较于中国本土学者,更倾向于在国内更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而院系内海归学者占比数量对本土学者和海归学者自身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质量都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院系内的合作氛围发现,在一个合作氛围浓厚的院系,海归学者对本土学者的正向溢出效应更为明显。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考虑到海归学者在OCED国家期刊上发表文章比国内本土学者更有优势,然而关于这一优势是否能延伸到中文期刊的文献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提供海归学者选择出国留学所获得的研究能力优势的新见解,为国际化——本土化文献研究做出了贡献;第二,本文提供了关于研究协作和研究能力的新见解,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启发后续研究,另一方面为政府和大学管理人员如何采取措施促进新的研究评价制度发挥效果提供了思考方向。

变量与数据

02

2.1 数据及样本

数据方面,本文首先从各顶尖高校官方网站发布的教职工介绍中收集了相关基础信息,包含受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等,获得了我国985大学经济系拥有博士学位的2697名全职教工的信息,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代表性样本,以确保学科的同质性和研究的有效性。然后作者使用网络爬虫技术从CSSCI电子文献数据库中收集了2005年至2019年发表的大约83,989篇期刊文献信息。在这之后,作者通过问卷星发布了一项关于院系内合作氛围的调查,并邀请所有纳入样本的学者参与,其中539名学者提供了可用的回复,回复率在20%左右,表2对本文的样本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2.2 变量说明

本文的主要变量包括:1. 研究能力。与以往的文献一致,本文使用发表总量(TP)和发表质量(PQ)进行衡量,其中,TP衡量教员在特定时间段内发表的文章数量,PQ衡量教师发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2. 海归学者身份。通过建立一个二值虚拟变量进行衡量。具体来说,若教师从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则定义为海归学者,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持与相关研究一致,海外访问学者并不属于海归学者的范畴。3. 院系的合作氛围。院系合作氛围作为本文的调节变量,主要通过回访者回复的状态进行衡量,受访者回复状态按照5分制李克特量表进行设定,“1”代表“一点也不”,“5”代表“非常”,然后将个人分数汇总到院系层面,从而形成每个院系的合作氛围分数。4. 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教员的性别、本科大学的评级等个人层面变量,同时还控制了教员所工作的大学、各大学及经济系的声誉与排名、院系规模和院系位置等指标。

03

研究假说与实证策略

3.1 研究假说

结合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构建了以下研究假说

H1:海归经济学家与本土学者相比,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具有更强的研究发表能力。

H2a:院系内海归经济学研究者占比数量与本土经济学研究者个人的研究发表能力正相关。

H2b: 院系内海归经济学研究者占比数量与海归经济学研究者个人的研究发表能力正相关。

H3a: 在一个合作氛围很强的经济学系,院系内海归经济学研究者占比数量对本土经济学研究者个人研究发表能力的溢出效应更强。

H3b:在一个合作氛围很强的经济学系,院系内海归经济学研究者占比数量对海归经济学研究者个人研究发表能力的溢出效应更强。

3.2 实证策略

为了验证H1,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上式中,  衡量的是  时期经济系  教员  的研究能力;   表示是否是海归学者二值虚拟变量;  是个人层面的控制变量;  代表院系层面固定效应  是核心关注系数, 若  显著为正, 则验证了研究假说 H1 的成立。

进一步为了验证H2aH2b,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其中,  代表经济系中海归学者的占比数量,  为院系层面控制变量。为了验证H2a,采用国内学者样本进行回归,而为了验证H2b,采用海归学者样本进行回归。

最后为了验证H3aH3b,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其中,  是院系 J 的合作氛围,  的大小和符号可以很好反映院系内合作氛围的调节效应。

实证结果

04

4.1 海归学者与本土学者的研究能力检验

3a和表3b分别基于总发表量和发表质量(平均影响因子)报告了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无论处于哪一时期,海归学者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较少,但发表的质量与国内学者相比更高。这一结果意味着,海归学者在高质量国内期刊发表方面比国内学者更具优势。

为了确保本文基准结果的有效性,作者主要采用了:(1)通过控制前一期研究能力,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2)通过双重差分模型重新估计经济学学者状态与研究能力之间关系两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海归学者相较于国内学者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具有“少却更高质”的结论。

4.2 溢出效应

进一步地,表6和表7检验了海归学者的溢出效应。其中,表6分析了院系内海归学者占比对国内同行研究发表能力的影响,而表7探讨了院系内海归学者占比对海归学者研究发表能力的影响。结果均显示:院系内海归学者占比与国内学者总发表量负相关,但却显著地提升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发表质量。

4.3 院系内合作氛围的调节效应

目前的研究表明,海归学者只对国内学者及其自身研究发表质量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院系内合作氛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使用研究发表质量(平均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实证检验了研究假说H3aH3b,结果见表8。从表8报告的结果可以发现,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支撑了研究假说H3aH3b

05

结论

为了促进我国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发展,国家实施了一项新的研究评价政策,政策要求研究人员在中国的科学机构上发表至少三分之一的论文,并更加关注中国特色问题。本文以我国顶尖高校经济学系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海归学者在国内期刊上是否比国内学者更具发表优势?海归学者是否对同行研究发表能力产生溢出效应?以及院系内合作环境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尽管海归学者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数量较少,但其发表的质量更高,具有“少却更优”的特点。同时,海归学者对于国内学者发表质量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并且院系内的合作氛围越强,会进一步强化这一效果。基于本文现有的结论,作者认为负责决定其机构人才管理政策的大学管理人员应继续优先雇佣海归学者,同时积极促进院系内的研究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Abstract

In 2020, Chinas government implemented a new research evaluation policy that requires Chinese scholars to both publish at least one third of their works in Chinese journals and continue engag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mmunity. This policy may challenge how universities have evaluated the respective worth of faculty who have gained their qualifications in China and abroad. To theorize on and assist practitioners in confronting this possibility, we compare the contributions made to Chinas journals by academic economists with foreign qualifications (Returnees) and by their peers with Chinese degrees (Domestics) across a fifteen-year period. We find that Returnees publish higher quality papers than Domestic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Returnees in academic departments impacts the research quality of both Domestic and Returnee faculty, and that the spillover effect is pronounced where intra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is encouraged. On this basis, we advise that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charged with determining their institutions talent management policy should continue to prioritize the appointment of Returnees and actively strive to promote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in departments.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