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欧洲大衰退中的小企业和国内银行依赖

2023/2/6 13:40:40  阅读:131 发布者:

原文信息:Mathias Hoffmann, Egor Maslov, Bent E. Sørensen, Small firms and domestic bank dependence in Europe's great recess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ume 137, 2022, 103623.

01

引言

从欧元诞生到2008年,欧元区银行的跨境借贷大幅增加,而非银行部门的跨境借贷几乎没有增加。大多数成员国的实体经济仍依赖于国内银行提供的信贷,而国内银行又通过跨境银行间借贷为自己提供资金。这种“国内银行依赖”的模式加上国内银行对银行间资金的依赖即“银行间依赖”称之为“双层银行一体化”,使得那些依赖国内银行融资的经济体和部门在跨境银行间借贷急剧下降的欧元区危机期间暴露出来,而在此期间跨境银行对实体部门的借贷保持相对稳定。

银行间贷款比银行对企业贷款的波动性更大。因此,在全球去杠杆化冲击之后,银行的跨境贷款比实体部门的跨境贷款收缩得更厉害。因为难以从国外大银行获得贷款,拥有众多中小企业的部门和国家特别依赖国内银行提供信贷,而跨境银行间贷款的收缩降低了本地银行的贷款能力,对国内银行的依赖使中小企业受到更大伤害。

本文利用11个欧元区国家的银行层面的数据,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全球银行业冲击导致跨境银行间借贷突然停止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得出结论,若要定量地解释欧元区危机期间最依赖国内银行的部门的经济产出下降的原因,跨境银行间借贷的骤停是必要的。

02

研究背景

1  欧元区的跨境银行贷款

1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地方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了外国银行对欧元区国家的贷款。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的前十年里,外国银行对国内银行贷款的增加使得银行贷款的流量激增;对国内非银行部门的贷款保持相对平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触发了全球银行间市场的危机,欧元区各国跨境银行对银行贷款的崩溃显示出同步性。欧元区外围国家的银行主要向位于核心经济体的银行借款,而这些银行又在美国货币市场借款,从图中可以看出,跨境贷款的增长是由银行对银行的贷款驱动的。

由于缺乏直接的跨境实体部门贷款,尽管银行间的整合程度很高,当国内银行受到不利的流动性冲击时,本地企业就会被切断信贷。此外,贷款组合在地理位置上较为集中的国内银行仍然完全暴露在国内经济中任何实体部门冲击的风险之下。国内银行业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将取决于国内银行提供实体部门信贷的程度。

2  全球银行业冲击与行业产出增长

2显示了金融危机与向欧元区国家提供的跨境银行间贷款的突然停止之间的关系,所有部门的产出都出现了收缩,但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部门的收缩幅度更大。

03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3.1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了1999-201311个欧元区国家银行层面的数据,包括贷款、存款、短期资金总额、总资产、存款、总资金。11个国家分别为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地区银行统计数据库和欧盟统计局。

本文将国内银行和外国银行区分开来,若一家银行没有母公司或其最终母公司位于同一个国家,则被归类为国内银行;若最终母公司位于样本中的另一个国家,则被归类为国外银行;若最终母公司位于样本之外的国家,则将其剔除。

国家部门层面的回归使用样本中每个国家的年度数据来计算产出增长,这些数据来自欧盟统计局的部门层面的实际增加值,而国家层面的信贷增长是私人非银行部门负债方面的未偿贷款之和。使用欧盟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获得人均值。

中小企业重要性的数据来自欧盟委员会中小企业绩效评估的2018年年度数据库。2008年之前没有关于小型企业增加值的数据,因此使用2008年的数值来构建

,中小企业(SME)的衡量标准为雇员少于250人的企业在国家部门层面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增加值中的份额(按当前价格计算为百万欧元)。国内银行依赖度DBD是使用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私营部门信贷数据库(PSCD)的数据构建的,其中私营部门包括私人非金融公司、家庭和为家庭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3.2变量说明

1DBD国内银行依赖性

c国国内银行依赖性的衡量标准,是国内银行对c国实体部门的贷款占c国实体部门信贷总额的份额。

2IBD银行间依赖性,用短期资金与总资金的比率来衡量,以此衡量银行层面对国际银行融资冲击的风险。

3

全球银行业冲击,定义为1998-2013年外国银行对样本中的11个欧元区国家的年度跨境贷款总额的增长率,即

其中

是向c国国内银行提供的跨境银行间的贷款,即“银行对银行”的贷款,c指数为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本文在实证中使用

作为主要冲击变量。

3.3描述性统计

该表显示了本文中主要银行贷款增长回归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是银行间依赖(短期批发资金占总资金的份额)

是净贷款的增长,

是以十亿欧元为单位的资产,

是客户总存款的增长率。尽管国外银行按总资产计算的平均规模更大,同业依存度也略高于国内银行,但国内银行和国外银行的平均贷款和存款增长率相当相似。

04

实证分析模型设定

4.1银行层面的回归

其中

是银行b在时间t-1的银行间依赖性,

是全球银行业的冲击。系数α是欧洲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条件对银行贷款的因果效应。单个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冲击的风险敞口为

是国家时间固定效应。

是银行固定效应。

是一个总体(全球)变量,就单个银行的贷款而言,它显然是外生的,任何特定国家对信贷需求或贷款的冲击都被吸收到国家时间固定效应中。银行层面的规范控制了银行的永久未观察到的异质性(通过包含银行固定效应)和可观察到的时变银行层面特征,特别是存款增长和银行规模。纳入国别时间效应有效控制了任何可能影响银行间依赖及其对贷款影响的国别特定历史因素和法规。

4.2国家部门层面的回归

其中

c国各部门增加值总额的增长率,

c国国内银行对实体部门的信贷增长(简称“信贷”),系数γ反映了企业在用其他形式的资金替代信贷供应的波动的能力方面的异质性,

是一个国家部门特定的信贷需求冲击。

汇总国内的所有本国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冲击的风险敞口为:

构建全球银行业冲击对国内信贷增长总量的作用,其中Bc)是c国国内银行的集合,

b银行在c国发行的私人部门信贷总额所占的份额,意味着

,因此

是国内银行依赖关系(DBD)的函数。用

作为衡量

的工具。

国家时间效应吸收影响一个国家所有部门的私营部门信贷需求的变化,部门时间效应吸收特定部门信贷需求的变化。

05

实证结果

5.1银行层面的回归

结果显示,

的系数α都是正的,并且显著,表明了全球银行业冲击对依赖于大量融资的银行的影响尤为严重。第(1)列中显示了只含有独立项

和银行固定效应、国家时间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在第(2-4)列中增加了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第(2)列中用滞后资产的对数来衡量银行规模,第(3)列中加入客户存款的增长,第(4)列中同时加入滞后资产的对数和客户存款的增长。在欧元区危机期间,跨境银行间贷款减少了18%,因此GBS=0.18。表中约0.5的α估计值表明,银行贷款对IBD变化的敏感性为α×GBS=0.5×0.18=0.09。样本中平均银行的同业依赖度为0.2,与银行间IBD的标准差相同。因此,由于银行间市场的崩溃,平均每家银行的贷款将下降1.8%。平均每家银行的同业依存度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其贷款就会再减少1.8%,这意味着对全球银行业冲击的反应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

结果显示,欧元区危机期间跨境银行间贷款的崩溃,对依赖批发融资的国内银行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在欧元区危机期间,国内银行尤其容易受到跨境银行间贷款冻结的影响,而那些更依赖银行间融资的银行不得不进一步减少贷款。

5.2国家层面的回归

表中探讨了样本中11个欧元区国家的银行间冲击对部门产出增长的总体影响。的系数的估计值为正且显著,并且第一阶段f统计值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临界值10,表明该工具是相关的。α的估计值相当稳定,在0.55左右,的横截面标准差为0.22,均值为0.64,这意味着在贷款下降1%后,中小企业占比高一个标准差的行业,其年产出增长率将比平均行业低0.55×0.22=0.12%

06

经济模型

如图3所示,该经济模型的特点是有一个外国(“全球”)银行和一个国内(“本地”)银行,以及两个生产中间产品的部门组成。这两个生产中间产品的部门,一个由大公司组成,直接从全球银行跨境借款,另一个由小公司组成,从当地银行借款。大虚线椭圆表示小型开放经济的边界。当地银行向小企业贷款,并通过从国内家庭筹集存款和从国际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全球银行在全球市场借款,并向大公司和国内银行跨境放贷。实线表示贷款和资金流动,虚线表示红利、利润和劳动力的流动。红色虚线框是对经济中外生冲击的描述,包括全球银行业冲击、地方银行业冲击以及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冲击,箭头指向模型中冲击的起源。为了图形简洁,本图中没有显示货物的流动和最终产品的生产者。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将大公司和中小企业的中间产出结合成最终产品,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3  经济模型

07

结论

“双层”银行业整合模式使依赖国内银行的经济体和行业在欧元区危机期间面临跨境银行间贷款大幅下降的风险。研究表明,更依赖银行间融资的国内银行在应对欧洲银行间市场的突然停止时减少了更多的贷款,拥有许多高度依赖国内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的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最大。本文建立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需要一个导致欧元区跨境银行间贷款骤停的全球去杠杆化冲击,才能从数量上解释最依赖国内银行的部门的经济产出的长期下降。

本文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政策含义。在2008年之前,欧元区的银行一体化是“错误”的,因为它是由国际银行向国内银行的贷款驱动的,而不是由国际银行向实体经济的贷款驱动的,这使得企业高度暴露在全球银行业冲击之下,却无法保护它们免受国内银行业冲击的影响。欧洲的银行业整合可能需要一个“重置”,包括银行之间的跨境合并和零售银行在欧元区跨国界的分支网络的整合,这将使国际银行能够运作真正的内部资本市场,使它们能够通过跨国界重新分配信贷来应对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Abstract

After the inception of the euro, the real economy in most member countries remained dependent on credit by domestic banks, which increasingly funded themselves through cross-border interbank funding. We find that this pattern of double-deckerbanking integration exposed domestic banks to sharp declines in cross-border interbank lending during the eurozone crisis. As a result, domestic banks reduced lending, which led to large declines in output in sectors with many small (bank-dependent) firms. We propose a quantitative small open economy model to account for these patterns and conclude that a global banking shock leading to a sudden stop in cross-border interbank lending in the eurozone is required to account for them.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