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本科院校产出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2023/2/1 10:32:03 阅读:127 发布者:
本文作者:高巍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如何在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共同驱动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理念也被称为基于产出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开展专业建设,行业企业参与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内外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环节,与高校共同构建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高校通过构建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由培养目标反向确定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由不同课程的课程目标支撑;通过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教学目标预期的学习产出与成果;基于学生学习产出,获取相关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数据;获取主要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基于教学目标达成,促进教学持续改进,周期性进行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性。
温州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2年开始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近几年依托温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构建并实施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产出导向、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该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提供的毕业一年后和三年后数据调查,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专业相关度与平均月薪均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近三年入校当年同专业招生录取分数平均值逐年上升,人才培养产出的扩增效应明显。从第三方评价机构及专业自主调查获得的数据表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较高。
本期系列文章给出了温州商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实施案例,可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如何在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共同驱动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作者简介:高巍巍,教授,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专家,黑龙江省软件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工程教育认证专家。
引文格式:高巍巍. 地方应用本科院校产出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J].计算机教育,2022(12):207.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