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表观基因组编辑增强对植物病原菌抗性的机制!
2023/2/1 9:19:58 阅读:15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Ad植物微生物 ,作者周小马
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利用植物宿主基因组中的易感(S)基因进行侵染是一种常见的机制。然而,突变这些基因位点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些基因往往是植物正常生长和生殖发育所必需的。在许多情况下,病原体在侵染期间会主动上调S基因的表达。植物病原菌表达类似转录激活因子(TAL)的效应蛋白,通过识别和结合宿主基因组中特定的、可预测的启动子序列(效应蛋白结合元件,EBEs)来激活S基因的转录。以前的研究表明,基因编辑可用于防止病原体对S基因的利用,这将导致抗性的提高。表观基因组修饰也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由于TAL的结合可以被DNA甲基化所抑制,科研人员假设将甲基化定位于TAL效应蛋白的结合位点会阻断S基因的诱导,并导致抵抗力的增加,这可以通过减少病害症状来衡量。
2023年1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来自美国唐纳德·丹佛斯植物科学研究中心(Plants are wonderful teachers!走进美国唐纳德-丹佛斯植物科学中心!)的Rebecca Bart(ISME & eLife | 多尺度研究发现影响高粱干旱反应的微生物! PLOS PATHOGENS | 宿主-病原菌军备竞赛的升级:宿主抗性反应与细菌毒力反应增强相对应!)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Improving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by editing the epigenome的研究论文。科研人员用一种新方法描述了他们成功开发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以增加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BB)的抗性。这种方法也有可能对其他作物品种有效。
当CBB的病原体Xanthomonas phaseoli pv. manihotis通过激活转录激活因子20(TAL20)影响植物的S基因,即MeSWEET10a,植物就会受到CBB的影响。基于此,科研人员利用一个锌指DNA结合域与RNA导向的DNA甲基化途径的一个组成部分相结合,研究了对MeSWEET10a启动子内的TAL20效应蛋白结合元件的直接甲基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发现,甲基化能够阻止TAL20的结合,同时阻止MeSWEET10a在体内的转录激活。他们随后观察到,这些植物的CBB症状较少,而且生长正常。
科研人员通过克隆繁殖证明,在转基因存在的情况下,甲基化是稳定的。这些发现提供了证据,证明DNA甲基化可以被用作基因表达的“转盘”,是“开/关”开关的替代品。考虑到DNA甲基化并不改变DNA序列,它也可以被用来在组织或环境特异性启动子中创造表达模式。这些表明,DNA甲基化在其他作物改良项目中可能是有用的。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