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佳文推荐】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中国省际产业转移与碳转移路径

2023/1/16 11:41:38  阅读:215 发布者:

来源: 西农RE学术社

+

原文信息

   目: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r-provinci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carbon transfer in China via combination of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者:Yanan Wang et al.

   刊:Ecological Indicators

   间:2021.02.20

一作单位: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1.107547

+

研究背景

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由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产业,特别是工业产业,正逐步向大陆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碳转移。引导各地区碳排放合理转移,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量了中国30个省份的产业转移和碳转移情况,并比较了产业转移和碳转移的路径。考虑到各省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城镇化和环境规制对碳转移的影响。

+

研究结论

每个部门的碳排放系数是该部门总产出的单位碳排放量。从上图可以看出,各省碳排放系数差异较大。从行业来看,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22)的碳排放系数最高。天然气、水的生产和供应(23)、石油精炼与焦化(11)、煤炭开采工业(02)、非金属产品(13)、冶金工业(14)、化学工业(12)的碳排放系数也较高。但是,服装、皮革与毛皮(08)、电气设备(18)、科学研究(29)和电子设备(19)等行业的碳排放系数较低。从各省来看,吉林的碳排放系数最高,西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碳排放系数也较高。碳排放系数较小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

中国30个省份之间的碳转移净流出总量如上图所示。有14个省份出现碳净流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山东。在碳净流出量最高的省份中,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北和河南是中国主要的能源出口省份。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在这些省份中占很大比例。碳转移净流入地区为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州、重庆、上海和黑龙江。其中,江苏、广州和浙江的碳净流入量最高。

图(a)显示了产业转移的路径。总体来看,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从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向中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转移。中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西进”和“北进”趋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最大的产业转移区,主要向西北地区(123197亿元)、西南地区(119231亿元)、中部地区(122221亿元)、东部地区(87875亿元)转移,使西北、西南地区成为主要产业承接区。西北地区承接的产业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地区和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向外地转移的产业多为非金属制造业、冶金业等。

图(b)显示了碳转移的路径。西北地区是主要的碳外流区,转移了168.65MtCO2,其中东部沿海(78.59Mt)、西南(40.06Mt)、北部沿海(30.19Mt)和南部沿海(19.81Mt)。此外,中部和东北地区也是重要的碳外流区。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大的碳转移地区,转移了268.7MtCO2,主要来自中部(111.28Mt)、西北(78.59Mt)、北部沿海(38.46Mt)、东北(29.92Mt)等地区。此外,西南地区、北京-天津、南部沿海地区也是重要的碳转移流入区。

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都对碳净流出有贡献,而环境规制与碳净流出呈负相关。从各省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相邻省份的回归系数没有显著差异。环境法规对碳净流出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负相关。环境规制对碳净流出的影响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增。影响最大的省份是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影响较小的省份集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产业结构对碳净流出的促进作用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减弱。影响最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小部分地区。影响较小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能源强度表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可以考察技术水平对碳转移的影响。能源强度的系数远大于其他影响因素的系数,表明能源强度对碳净流出量有较大影响。能源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碳净流出量的影响较大。城镇化对碳净流出具有正向影响,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减弱的趋势。系数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增加了能源消耗,促进了碳净流出。

+

编者按

此研究表明,中国产业转移和碳转移的方向不同,环境规制与碳净流出呈负相关,能源强度对碳转移的影响最大。同时,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转移政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产业转移路径以及碳转移路径进行了比较,并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碳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