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孙蒙祥组发现新的母本单倍体诱导基因ECS1/2
2023/1/13 10:26:04 阅读:18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Mol Plant植物科学 ,作者Mengxiang Sun
近日,武汉大学孙蒙祥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Female in vivo Haploid-Induction System via Mutagenesis of Egg Cell-Specific Peptidases”的论文。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3.01.001
研究报道了新的母本单倍体诱导基因ECS1/2(egg cell-specific aspartic endopeptidases)在拟南芥和水稻中应用。该研究为单倍体诱导(Haploid-induction, HI)和植物受精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提升作物育种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1 拟南芥ecs1 ecs2诱导产生单倍体
2021年,该团队在Nature报道了卵细胞特异表达的ECS1/2调控植物防止多花粉管进入胚囊的分子机制 (doi:10.1038/s41586-021-03387-5)。在本研究中,该团队发现ecs1 ecs2双突自交后代中存在少数生长弱、花型小、育性缺失等表型,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展示等技术确认了这些植株为单倍体 (图1)。通过正、反交发现ecs1 ecs2双突植株是一个母本单倍体诱导系。进一步,以ecs1 ecs2/Col-0作为母本,Ler生态型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单倍体后代,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和SNP分析确认其为母本单倍体诱导效应基因。通过荧光分子标记和细胞学详细观察发现ecs1 ecs2卵细胞存在半受精现象(semigamy),即精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后不发生核融合,但可以启动卵细胞分裂。因此,推测半受精可能是诱导单倍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单子叶作物水稻中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OsECS基因,Osecs纯合突变体自交后代中也发现有单倍体植株(图2),表明ECS-HI系统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中都有类似功能。且利用该系统通过自交和杂交都可诱导单倍体后代。该发现不仅为现代植物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植物受精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图2. 水稻Osecs诱导产生单倍体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孙蒙祥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团队博士后张雪成和史册为共同第一作者,该团队彭雄波、赵鹏教授,湖北大学罗盼,以及德国Regensburg大学的Thomas Dresselhaus教授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洪山实验室重点项目、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以及博士后基金等资助。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