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 | 重构资源连接:中国跨国企业如何打破海外技术封锁?
2023/1/12 14:26:40 阅读:149 发布者:
作者简介
许晖,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营销;
刘田田(通讯作者),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国际企业管理;
单宇,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营销
研究缘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erging-Marke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以下简称“EMNEs”)技术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维护全球霸权不断强化技术封锁,自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美国陆续将华为、中兴等多达611家实体纳入实体清单,近期在俄乌战事期间又将俄罗斯国防、情报、能源等重要行业企业纳入SDN清单。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愈演愈烈,限制“盟友”对中国企业的高技术供应,例如在美国制裁下台积电断供华为芯片、阿斯麦断供中国光刻机等。更有甚者,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大肆污名化中国企业,试图以恶性舆论强化海外技术封锁意识,例如污蔑中国盗窃技术、以所谓“侵犯人权”为由抵制新疆棉花等。在企业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欧美对华技术封锁已成为新常态,黑名单、长臂管辖、污名化等多种手段试图构筑全球技术封锁网阻断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优势资源获取。然而,即使重重封锁,仍有部分中国跨国企业在高铁、核电、特高压、北斗等领域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制造新名片”。因此,随着海外技术封锁的持续加剧,探讨中国跨国企业如何重构资源获取途径进而在严峻资源情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理论渊源
近年来,随着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erging-Marke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以下简称“EMNEs”)技术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维护全球霸权不断强化技术封锁,自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美国陆续将华为、中兴等多达611家实体纳入实体清单,近期在俄乌战事期间又将俄罗斯国防、情报、能源等重要行业企业纳入SDN清单。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长臂管辖愈演愈烈,限制“盟友”对中国企业的高技术供应,例如在美国制裁下台积电断供华为芯片、阿斯麦断供中国光刻机等。更有甚者,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大肆污名化中国企业,试图以恶性舆论强化海外技术封锁意识,例如污蔑中国盗窃技术、以所谓“侵犯人权”为由抵制新疆棉花等。在企业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欧美对华技术封锁已成为新常态,黑名单、长臂管辖、污名化等多种手段试图构筑全球技术封锁网阻断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优势资源获取。然而,即使重重封锁,仍有部分中国跨国企业在高铁、核电、特高压、北斗等领域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制造新名片”。因此,随着海外技术封锁的持续加剧,探讨中国跨国企业如何重构资源获取途径进而在严峻资源情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理论渊源
尽管现有文献针对EMNEs资源获取已有较长时间的探讨,且已形成独特的理论框架,其中以跳板理论(Luo et al.,2007 & 2018)、“连接-杠杆-学习”(Mathews,2006 & 2017)最具代表性,但其所强调的“全球资源高度开放”的情境条件已被当前持续加剧的海外技术封锁严重侵蚀,EMNEs愈来愈难以利用AMNEs的优势资源实现快速追赶,亟需重新谋求途径以整合利用更大范围内的全球优势资源。在此严峻情境下,现有研究针对EMNEs如何扩展途径以获取/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展开了相关探讨,一方面,将资源获取目标从AMNEs扩展至EMNEs中的技术成功同行,继续从海外资源寻求的视角探讨(Miao et al.,2020);另一方面,近年来也有学者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整合视角出发,开始关注EMNEs与国内成功同行的资源互助(Lu et al.,2017;Li et al.,2021;Luo et al.,2021),由此为解释海外技术封锁下EMNEs如何在全球范围获取优势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双向资源连接(基于国际循环的海外资源连接和基于国内循环的母国资源连接)。与此同时,基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与逐步实施,学者从国家/行业的宏观视角对如何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赋能展开了积极探索,但微观企业视角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为揭示“中国跨国企业如何重构资源连接打破持续加剧的海外技术封锁”,本文借鉴双循环发展战略,聚焦于双向资源连接,选取银龙基于国内循环的母国资源连接、特变电工基于国际循环的海外资源连接展开双案例对比分析,据此提炼了海外技术封锁持续加剧下的中国跨国企业双向资源连接的构建过程及其基于复合杠杆效应的作用放大机制。
研究创新点
首先,本文整合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深度剖析了中国跨国企业双向资源连接的构建过程,尝试打开“中国跨国企业如何重构资源连接”的过程黑箱,补充了现有研究中海外资源连接的单一视角(Mathews,2017;Luo et al.,2018),为持续加剧的海外技术封锁下中国跨国企业的资源获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对中国跨国企业双向资源连接的复合杠杆效应及其核心要素的探讨,回答了“双向资源连接如何通过复合杠杆效应打破海外技术封锁”这一研究问题,有效填补了现有文献对资源连接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缺口(Lu et al.,2017;Lee et al.,2021),进一步拓宽了资源杠杆理论的研究边界。
最后,提炼了中国跨国企业海外资源获取的突破口——专有技术和海外社会责任,打破了现有文献对于EMNEs主要基于“市场换技术”“劳动力换技术”等不对等关系寻求优势资源的研究认知,贡献于EMNEs的资源获取与整合研究,同时回应了现有研究对“中国跨国企业尚未形成具备区位转移特性的企业特定优势”的质疑(Rugman et al.,2016;Li et al.,2016)。
实践启示
通过揭示中国跨国企业双向资源连接的构建过程与作用机制,本文为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持续加剧的海外技术封锁下更好地获取/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供了如下几点建议:首先,随着海外技术封锁的持续加剧,中国跨国企业应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和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国际化经验积累的技术优势深度融入国内高端技术网络,同时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集成供应链,助力中国产业链自主可控。第二,为促进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中国跨国企业应尽可能避开直接技术争端,充分利用国际平台性组织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水平技术,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同时,中国跨国企业应以践行海外社会责任为己任,在帮助东道国发展的同时打破污名化标签。第三,在与国内资源、海外资源的连接过程中,中国跨国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特征和不同类型资源网络的结构特性,挖掘“聚焦”“共创”“借用”“屏蔽”“整合”“平衡”等复合杠杆效应,从内部资源、外部资源的双重视角尽可能放大资源网络的效用价值。
后记
这篇文章是南开大学商学院许晖教授及研究团队扎根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许晖教授近二十余年持续聚焦于本土理论构建的案例研究探索与推广,围绕中国企业国际化、国际企业管理等领域持续深耕数十载,基于中国情境与规范方法和国际化相结合,持续开发一系列富有中国本土企业特色的原创性案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上探索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本文研究团队首先要衷心感谢银龙、特变电工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海外人士给予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机会,正是这些企业的独特实践经验为本案例研究带来了新鲜的创作源泉和不竭动力;其次,感谢《南开管理评论》对本案例的认可。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扎根实践、体现中国管理智慧的优秀案例,共同助力用案例讲好中国故事。
原文引用
许晖,刘田田,单宇.重构资源连接:中国跨国企业如何打破海外技术封锁?[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06).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