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育学院谢爱磊教授课题组在Comparative Education期刊发表全球教育治理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2023/1/9 17:56:11  阅读:250 发布者:

近日,教育学院谢爱磊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和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成果以Understanding Chinas Policy Responses to PISA: Using a ti and yong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比较教育领域知名期刊Comparative Education上。

1

研究背景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实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试图扩散PISA的政策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称为"PISA冲击"。但作者们指出,在理论层面"PISA冲击"一词忽视了民族国家在国际政策借鉴(policy borrowing)或转移(policy transfer)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尽管中国的PISA全球排名一直优秀,但中国独特的政策回应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录或理解。

2

研究内容

该论文运用中国传统的“体用”哲学框架,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对PISA的政策反应。文章认为,PISA所阐述的理念和架构已以一种特色化的方式为中国所接受,但在教育理念、课程、学校教育及管理体制、教育质量保障、教师教育等不同领域,中国有着不同的政策反应。“体用”是一个重要的框架,其体现了教育政策制定者对中国与西方关系的认识,以及内部改革议程和外部影响之间关系的平衡。文章指出,当前的主流文献中,就PISA 在全球政策影响的描述要么陷入接受要么陷入抵制的叙事框架,而体用框架则提供了一个可供开展比较研究、重新认识各国政策回应细节的理论框架。

3

研究相关

论文第一作者为谢爱磊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李家新博士,马凤岐教授参与了研究工作,以上论文作者皆为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团队成员。该成果是该团队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系列成果之一。

文章来源

Xie A, Li J, Ma F. Understanding Chinas policy responses to Pisa: using a ti and yong framework[J].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22: 1-18.

转自:“广大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