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镇西茶馆 ,作者李镇西1
年轻时起,就经常听老教师说我的教育太“理想化”。注意,这不是表扬,而是批评,至少是一种充满忧虑的提醒。而当看到我公开主张“教育应该有点诗意和童话色彩”时,他们更是大摇其头,希望我“还是现实点”“分数才是硬道理”,别玩儿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教育当然要面对现实,不抓分数的教育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教育;但仅仅“抓分数”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教育,正是因为有理想,所有的教育,说到底都是面向明天面向未来的。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教育有过这样的解释:“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现在,我退休了,回首教育往事,常常心潮起伏,甚至热泪盈眶。因为教育给我和我学生留下的回忆,不仅仅是分数,还是充满人性的温馨故事……
今天这篇文章是去年写的,但我刚才再读,依然被自己感动了。
每年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整个成都大街小巷被金色的银杏叶掩映,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因为有了银杏树,我们便拥有了锦绣成都,璀璨锦江。
成都著名的银杏叶观赏处很多:锦里中路、人民公园、三道街、四道街、文殊院、武侯祠、杜甫草堂、百花潭公园、锦绣巷……每年银杏叶黄了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成了打卡地,游人如织。
但我认为,这些地方都不是欣赏银杏叶的最佳处。在我心目中,成都银杏叶最美的地方在与锦里中路隔江而望的岸边,紧挨彩虹桥以西的那一两百米上的银杏树。因为这一片银杏树是我和我的学生亲手种下的,一排排银杏树埋藏着我和我学生当年的梦想,或者说,如今烈火般熊熊燃烧的银杏叶正是当年我们所创造的美丽童话。
1995年9月,刚刚送走一届高三的我,又接手了一届初一新生。我很多时候都是大循环:从初一到高三。但那届我接手的初一有点特殊,就是我同时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学生总数131人。为什么要接这个两个班?这两个班有什么特点?这些我在许多文章和好几本书中都谈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我带着这131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天真烂漫的孩子,开始了我新的教育征程。
那时候,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在实施治理府南河(即“锦江”)工程。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工程。锦江(即“府南河”)曾给成都带来荣耀。但是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的因素,水质渐渐变坏,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马桶盖。"1986年,龙江路小学的一个小学生给当时的市长写信提出:"还我锦江清水。"市政府组织专家进行了五年的论证,于1992年开始实施对锦江两岸的综合治理,计划1997年完工。到了我带这一届初一的时候,整治工程已经进入后期的两岸绿化阶段。
植树的主意是我想出来的。有一次,我经过锦江宾馆外的江边,看到工人们正在植树,就想,我可不可以和学生也在锦江边种一些树,让孩子们为建设美丽成都做点有意义的事呢?而且在江边种树,不但给家乡添一片美丽,而且还会给孩子们的将来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个想法让我有些激动,一旦冒出这个念头,我就抑制不住地想去实现。首先我想到的是可行性,比如,会允许我们在江边植树吗?如果允许,我又到哪里去找树苗?就算我找到树苗,又种在哪里呢?等等。我首先想到的是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现在我已经忘记是怎么联系上他们的了,也许是通过媒体朋友吧,总之,我联系上一位女同志,我现在还记得她姓田,我叫她“田老师”。她听我说了想带着学生植树的打算后,连声说好,并表示尽全力提供支持。
我把我的想法给孩子们说了,他们都情不自禁鼓起了掌,教室里一片欢腾。大家议论纷纷,还急不可待地问我:“什么时候去种?”“在哪一段江边种?”“种什么树?”……我给大家说:“具体事宜,我正在联系有关部门。但这个树苗可不是白送给我们,得花钱买。”孩子们都说:“我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树苗!”
一棵树苗30元钱,这在1996年可不是一笔小钱。我给同学们说,大家自愿捐,捐多少钱我们买多少树苗。同学们五元、十元地纷纷把钱交到了生活委员的手里。记得我也捐了五十元。
关于孩子用零花钱买树苗,后来荣欢同学在她的作文《绿色的童心》中有这样的记载——
自从我们决定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府南河植树之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了。买一株树苗需三十元钱,这对我这个平时没有零花钱的人来说,谈何容易!日于是,我和好友刘肃、邓秀莲,每人凑十元钱合种一棵树。回到家里,我拿出了存钱罐里面可不是一般的钱,是我小学时,期末考试的奖学金虽只有5元,但很珍贵。我一直舍不得花。现在,为了府南河,我把钱全部捐出。还差5元又怎么办呢?我发起愁来,细心的小弟问明了原因,立刻从书包里拿出5元钱,递到我的手里:“姐姐,这是我的零花钱,我也要献爱心!”。
第二天,交钱给生活委员时,我得知许多的同学也和我一样:“倾家荡产”献爱心。陈玉洁同学,为了捐10元钱,把妈妈给她课间买面包的钱节省了下来。万晓同学,得知在府南河边种小树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辛辛苦苦存的压岁钱。还有的同学拿出了本来忙着买不干胶,买发卡的钱,甚至还有的同学把买学习用具的钱也献出来了。
今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重读孩子们这些25年前的文字,依然被他们的童心感动了。
这就样,在田老师的帮助下——其实我想应该是府南河工程指挥部统一的协调安排,我们买到了75棵银杏树和女贞树两种树苗,工程指挥部还给我们划定了植树地点,就是彩虹桥旁的锦江岸边。于是,1996年3月25日下午,我带着初一(5)班和(6)班的131个孩子,来到了还比较荒凉的江边。
同学们戴着红领巾,在江边站成一排,兴奋而严肃。植树前,我们举行了庄严的植树仪式。孩子们在我的指挥下,唱起了管桦词、郑律成曲的《绿色的祖国》:
荒山野岭种植松杉果树,
河边路旁栽下垂柳白杨,
给山野挂起红色的帘子,
翠绿的幔帐,
黄莺叫嘎咕嘎咕,
布谷鸟布谷布谷,
在这绿色的祖国,
自由歌唱……
锦江两岸回荡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
然后,初一(6)班班长马洁同学代表同学们发言——
今天,我们成都玉林中学初一(5)(6)班全体少先队员将做一件很有意义、让我们终身难忘的事——在我们的母亲河府南河边植树。这75棵小树苗,都是同学们用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买的。它们代表了我们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一颗颗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心。这一片小树林将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长得枝繁叶茂,为我们的母亲河装点上一片新绿。它们还是我们播下的理想的种子,是我们班级的象征。小树在成长,我们的班级也在长,长得更加茁壮,更加美好。今天,我们播下了绿色的希望。今后,我们就要努力去收获金色的未来。
在此,我们倡议全市的中小学生都能到府南河边来,参加植树护绿活动,因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做起,而爱家乡要从自己做起,从爱府南河做起,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献一份爱心添一片绿荫,是每一位蓉城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让我们庄严宣誓:为了班级的荣誉,为了学校的尊严,为了成都灿烂的明天,为了祖国辉煌的21世纪,我们将永葆一颗童心,倾注满腔忠诚,贡献全部才智!时刻准备着,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宣誓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庄严地举起了右拳。
陈玉洁同学的父亲作为家长代表也讲了话,他勉励同学们,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今天努力学习,明天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一位师傅给同学们讲植树的操作和养树的技术。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不但今天要负责把树种好,而且以后还要负责小树的养护。
最后,府南河工程指挥部的一位领导讲话,向同学们表示感谢,说你们开了一个好头,通过你们的行动,唤起更多的中小学生来爱护我们成都市的母亲河。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就开始植树。我将两种树苗分配了一下,一部分同学挨着彩虹桥的岸边种银杏树,在银杏树的旁边种女贞树。两种树苗的总数是75颗,银杏树大概有五分之三,其余是女贞树。因为不能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有一颗树苗,有的同学便合种一棵树。
树坑是先是划定了位置,也稍微有一点浅坑,作为植树点的标志,但真正要把树苗种牢,同学们还得挖一挖。每一个同学们都干得非常认真,热情高涨。
吴镝同学后来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李老师整好队,开始分配树。一会儿,所有同学都得到了自己所管理的树木。分配完后,同学们就迫不急待地对自己的树木培土、浇水,一干就是好半天。旁边工地有一个水缸,不到五分钟,水就被同学们舀干了。怎么办?幸好工地上有一个自来水管。这水管好像是为我们准备的一样,正好应急。接水的同学一个挨一个,排成了一条长龙。
我、王晨、陈曦是一组。我负责提水和借东西,他们俩负责培土和浇水。我把水提过来以后,王晨就把水倒在土中,再用铲子培土,干得十分认真。陈曦就去工地附近捡了一些鹅卵石,在树旁用石头围了一个圈。其他组也干得热火朝天,人多的组帮助人少的组,有工具的组帮助没工具的组。
就这样,一棵棵小树苗就种在了锦江边,也种下了我们的梦想。我当时还给同学们开玩笑:“再过二十年,你们可以牵着你们的孩子来这里散步,自豪地告诉他,这是你爸爸(妈妈)当年种下的树!再过七八十年,你们还可以牵着你们的小孙子来这里散步,颤巍巍地说,这是你爷爷(奶奶)当年种的树啊,现在都长这么高了!”我还没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
我带着当时还在读三年级的女儿也种下一棵银杏树。
但我们的行动不仅仅是那一天的植树,还包括那以后一段时间时不时去江边给小树浇水,后来不需要浇水了,同学们还经常去护树,最开始是一两周去一次,后来是一两个月去一次。总之,江边小银杏树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份牵挂。
但毕竟不可能每天随时守着小树。有一天,孩子们又来到江边看小树的生长情况,却发现有几棵长在路边的小树被人为地损坏了:有的枝条被折断,有的叶子被刮掉,还有个别小树被拔起……同学们非常气愤,于是他们拿起笔,写下关于保护小树的呼吁书投寄报社,后来《成都商报》发表了孩子们的呼吁书。
在这一切的过程中,孩子们所感受到的就是一种责任——为城市创造一片绿地,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
时间在推移,孩子们毕业了,上大学了,参加工作了,结婚了,有自己的孩子了……我呢,后来读博士、当校长、然后又当班主任、退休……慢慢地,我和孩子们都不常联系,也不常去看我们种的银杏树和女贞树了。但每次经过那里,看着已成茂密树林的银杏树和女贞树,我的心就会回到1996年的春天。
几年前的十一月下旬,我又经过彩虹桥,眼前一下亮了起来——整个一片银杏树如同一只只巨大的火炬,正在熊熊燃烧。我赶紧走到江边树下,哇,岸上铺着金色的地毯。我拍了几张照片发在微信圈,当年和我一起种树的孩子们都惊叹了,并欢呼起来——他们已经是爸爸妈妈了。他们说:“李老师,我常常带着孩子到这里散步,告诉孩子,这是妈妈当年和李老师一起种的树!”“李老师,一想到我小时候曾经为这座城市种下一片美丽的风景,就特别自豪。”
从那年开始,我每年银杏叶燃烧的季节,我都会来到这里“打卡”。每次我都要拍几张照片发在微信圈里。
昨天看天气预报得知今天是晴天,于是,我七点过出门,从九眼桥步行五公里来到彩虹桥。正是太阳初升的时候,银杏叶格外通透明亮。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有的忍不住停下掏出手机拍照,或自拍。我当然也拿出相机拍了照片,发给同学们,他们也兴奋不已,纷纷在微信里发表感慨。
当年六班的班长马洁同学,现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工作,她说:“一晃快25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今已亭亭如盖矣,每到深秋都是府南河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年种树的少年也都逐渐步入中年,经历了求学、立业、成家、养育子女,每日在自己的天地里奔波。很是让人感慨。这片银杏林是我们青春的回忆,是我们与这座城市专属的记忆。那时真没想到,那些树现在这么茂盛这么美。有好多感受真是要过了好多年以后才体会得出来。感谢李老师,25年前在我们心中种下的关于爱的种子,至今仍然温暖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当年五班的班长戢实同学,现在是成都一个著名火锅品牌“生如夏花”的创始人。他说:“要说欣赏成都银杏风景最美也最知名的地方之一,那一定有位于锦里中路锦江两侧的冬日风光了。而对于我来说,这里还有着特别的意义,那是1996年的春天,李老师带领着我们两个班130多个同学,一起在这里种下了银杏树苗。而当时我们虽然有憧憬,但并没有想过在多年后它们会长得这么的好,并成为成都冬日的一张名片。每年看到无数人在朋友圈或是各大APP上晒着成都银杏的美,我的心里就会十分的温暖,我也为这份美有所贡献的啊!虽然这美景每年就只有短暂的个把月,但她每年都会出现,即便种下她们的人已不在成都,或是很多年后不在这个世界了,我相信她们依然都会以最美的姿态如期而至,让无数的人们爱上她们,爱上成都这座美丽而又有活力的城市。这,真让我的内心无比的温暖。”
当年班上的体育健将郑姝同学,现在是成都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她说:“每次走彩虹桥那里过的时候总会绕道去看看银杏树,我跟我先生说那片树是我们自己亲手种的,当年还是小树苗,现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他说我们好浪漫哟。当时种树的时候就在想几十年后我会在哪里,会干什么呢?我一直以为我会成为运动员,这是我当年的梦想,没想到竟然当了老师,而且还教英语,我以前所有的同学都以为我是体育老师。再回来看这棵树的时候肯定好有意义。真正长大了后再去看满满的感慨,感叹时光流逝,感叹自己当年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现在也很满足和幸福,因为我现在也有一群我爱和爱我的学生。”
吴镝同学现在是一名飞行员,他说:“城市越来越大,以前经常活动的场所,现在已经很少触及了。不过在仅有的几次路过府南河的时候,我都会给家人、朋友介绍,在成都的彩虹桥旁边,有我种的树,有我青春的回忆,有我在成都生活过的证明。那会儿种下的不仅仅有银杏,还有女贞。银杏高贵,女贞朴实,它们都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在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无论学生是优秀,还是平凡,都是一道风景线,就看教育者如何灌溉、施肥、培育,就如同我们对待这些树木,没有当年的播种,哪有今天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老师带着我们留在府南河边的,有通往过往的回忆,还有走向未来的财富。”
……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教育”,就是种下梦想,收获童话。这个梦想,就是远大的理想;这个童话,就是幸福的人生。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去新加坡讲学时,一位新加坡华人教师问我:“读您的书,感觉您的教育生活就像电视剧一般充满故事。为什么您的教育这么富有诗意,像童话一般?”这个问题,国内也有不少老师问过我。
我的回答总是很简单:“因为我心中充满诗意,我的教育就会有诗意;我追求童话一般的教育,我的教育必然会有童话出现。”
不是说我就没有遇到过困难,更不是说我没有面临过的挫折,但超越了困难的教育才富有更具内涵的诗意,战胜了挫折的生活才配拥有童话般的人生。
时间的河流不停地缓缓流淌,我和我学生的人生还将继续向前推进,而25年前我们一起种下的银杏树和女贞树,还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继续绽放着自己的生命,给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以永远的美丽,也给我们的记忆以永远的青春。
2021年11月24日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