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人们容易犯的五个逻辑错误

2023/1/6 11:12:22  阅读:156 发布者: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列为7门基础学科中的第二门,仅次于数学,《大英百科全书》把它列为五门基础学科之一,足见其重要性。遗憾的是,逻辑学在中国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人们常常依靠最原始的习惯来思考,逻辑谬误无处不在。

人们容易犯的五个逻辑错误

01.

概念模糊

概念(Concept)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而很多人对于概念的定义一向是模糊的。

当人们讨论某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概念。如果对于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那么后面的问题就没法讨论了,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谈的是不同的东西。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几个人讨论马。

第一个人说,我见过一匹10000斤重的马。

第二个人说,我见过一匹10厘米长的马。

第三个人说,哪里有重达万斤的马?更不会有10厘米长的马!

第一个人回答道:“我说的是河马!”

第二个人回答道:“我说的是海马。”

正是因为他们对“马”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观点,这样的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02.

不懂集合概念

当人的集体观念比较强时,这就产生一个普遍现象:往往是批评个人就等于批评集体;批判集体就等于批评集体里的每一个人。这就是 “集合概念” 错误。

实际上,说某个群体具有一个特点的时候,不代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这个特点。比如,我们说南方人善于做生意,这里的“南方人”是集合概念,但不代表每个南方人都善于做生意。

03.

类比推理,生拉硬扯

我们常说的一些谚语,比如“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等,都是用的类比推理,这些话真的很有道理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在生活中使用类比时,经常会忘记了类比推理的或然性,经常把类比的结论当成了必然。甚至生拉硬扯,乱比一气。

比如谈到取消户口管制、自由迁徙问题,有人就说,那全世界为什么不能自由迁徙?美国应该打开国门,让外国人自由迁入。这种说法混淆了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的不同。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流传久远的成语、谚语都是用类比的方式。如“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等,这些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是不能把它们当成真理的。

过多地使用类比,说明一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论证,不用类比,他们便不知道如何去说明一个道理。

04.

非黑即白,二元思维

郎咸平在某大学演讲中说,我们的企业不要追求做大做强。

大学的高材生就问他:“难道要做小做弱吗?”

这是推论错误,不要追求做大做强并不一定就是做小做弱。这就是典型的二元思维、好坏人思维、非黑即白思维。

这种思维只看到了事物的相反的两面或两端,忽视了其他方面或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情况,而其他方面可能很多,中间情况也往往是最普遍的。

05.

乱立靶子,错误推理

我们在与人的讨论中有时会发现这种现象:你说的话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但某人却认为你就是这个意思,然后他根据这个错误的理解对你进行批驳。

对于这种行为,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自己树立了一个靶子,却说是别人的靶子,然后对着这个靶子进行猛烈的攻击。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多次谈到同性恋的问题,引起不少人的攻击。有个人在网上发评论说:“我是个医学院的教授,我认为,同性恋不宜提倡。”

这里面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他作出了错误的推论。因为李银河从来没有说过要提倡同性恋,只是说政府和公众要正视,而不要装作看不见而已。

这位教授的逻辑是:你替同性恋说话,你就是提倡同性恋。他所反驳的观点根本不是李银河的观点,这不是乱放炮嘛!并且,此人还以“教授”自居,似乎做了教授就代表了正确,显示了其无知与自大,格调更低一等。这种思维的错误就在于从别人的论述中推不出反驳者所理解的观点。

文章来源:听哲学,转自中华好学者

转自:“墨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