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18世纪的海外华人民主实验

2023/1/5 17:24:23  阅读:161 发布者:

作者 | 郑渝川

婆罗洲岛是世界第三大岛,总面积达73万多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该岛的西北部地区,历史上华人将之称为西婆罗洲,今天则是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

婆罗洲岛上在几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土著居民被称为达雅人,有可能是从湄公河流域的泰国、缅甸以及我国云南迁徙而来的。华人进入该岛聚居生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马来人在15世纪通过马来半岛、爪哇岛进入婆罗洲岛,逐步建立分散的小政权。但也就在16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纷至沓来,在意识到当地的战略价值以及丰厚出产后,开始致力于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

华人在西婆罗洲建政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揭开序幕的——18世纪中期,西婆罗洲发现金矿,从而吸引大量的中国广东、福建的华工前来发财。短时间内,大批的华人涌入,就形成了欧洲殖民者与马来人、达雅人、华人在西婆罗洲并存的局面。可以说,这四类人群对于婆罗洲岛的开发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入西婆罗洲的华人来自中国特定区域,方言相通,价值观念相同,并将中国本土的会党组织、农村互助民主组织移植到当地,逐渐形成以兰芳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华人自治政权。

据新出版的《消逝的海外华邦: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兴亡》一书介绍,东万律兰芳公司的存续时间最长,达到了108年,留下的文字记载最多,是罗芳伯在1777年率领一批嘉应州客家人在西婆罗洲坤甸以北百余里地带创立的,吸引华人投奔,逐渐形成市镇。1794年,兰芳公司领土面积达到了1.5万多平方公里,约等于今天的广东省梅州市。兰芳公司一直到188410月,才被荷兰殖民当局武装消灭。

其他华人自治政权还有打唠鹿大港公司(由粤东的潮阳、揭阳以及海丰、陆丰等地的客家移民组成)等公司,大港公司也曾发展到拥有数万居民,面积与兰芳公司不相上下的地步。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兰芳公司、大港公司都叫“公司”,但跟我们今天语言环境中通常所指的商业机构还是有区别的。《消逝的海外华邦: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兴亡》书中强调,18-19世纪移居南洋生活的华人,在海外聚集结社的社团就是公司,英文写为“Kongsi”,而不是“Company”,更接近于同时拥有商业、金融、部分司法和军事功能的行动集团。兰芳公司等华人公司,与荷兰、英国建立的所谓东印度公司,在模式和性质上可以认为是一致的。

书作者指出,以兰芳公司为例,西婆罗洲建立起的华人政权具备了领土、人民、主权三个建国要素,设立了政府机构和官员进行长期有效的管治行为,设置了立法、司法机构以及军队、口岸、税务机关,进行过开疆辟土和保卫家园的多场战争,还采用选举制来推选领导人。

兰芳公司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式民主的海外实践”。也就是说,兰芳公司所引据的治理理念,虽然肯定无法完全摒除欧洲影响,但更多的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以及民间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兰芳公司及其民主实践,甚至要比美国制定宪法、华盛顿被选举为总统还要早10年。而在日后的运作中,在涉及到重要事务时,兰芳公司的几百名代表争吵了几天,才经由表决得出优胜方案。

当然,正如《消逝的海外华邦: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兴亡》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在创立时,有许多像汉密尔顿和杰斐逊这样的政治家和法律专家,所以才能比较地制定出民主共和制度的文本;而在18-19世纪的西婆罗洲,罗芳伯等华人公司的领导者,与北美殖民地领导人几乎在同一时代遇到了相同的机遇,而且还摆脱了宗主国的压迫和控制,却因为深受千余年封建统治传统的影响,在创下一定规模的家业后,就故步自封,没有政治发展、经济和技术提升以及外交布局的思维,从而逐渐被荷兰殖民者逐个击破。

借助详致考证,尤其是在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进行深入的实地走访,书作者清楚地指出,网上盛传的所谓“罗芳伯曾加入天地会,在南洋进行反清复明运动”、“兰芳公司总厅是洪门山寨机构的遗制”等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转自:“学术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