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科院空天院揭示原位图像与光谱在棉花黄萎病评估中的潜力

2023/1/5 11:07:46  阅读:13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he Crop Journal ,作者编辑部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 VW)是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最普遍、具有毁灭性的重要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严重制约我国乃至全球的棉花生产。及时准确地评估棉花VW病害严重度(VW severity, VWS)是综合防治棉花VW的重要前提,对棉花VW抗性鉴定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图像和光谱的近景感知数据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VW评估方法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大田复杂冠层场景的分析不足,模型性能有待提升。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disease from in situ canopy images and spectra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研究论文,通过结合深度学习模型与近景感知数据(原位图像与光谱),分别构建并验证了基于图像和光谱的黄萎病估算模型,实现了棉花冠层VWS的准确评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种方案的优劣、适用范围以及改进方向等,为棉花VWS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联合团队于20192021年在北疆棉花主产区的三个试验田进行了原位调查,共采集到361个棉花冠层VWS、原位图像和光谱数据(图1)。针对基于图像的方法,考虑到原位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图2),将健康叶和病叶的识别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棉田场景分类问题。通过构建棉田场景(cotton field scene, CFS)数据集(图3),利用微调(fine-tuning)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对每个冠层场景单元进行分类,进而估算VWS。结果表明,DarkNet-19 模型在 CFS 分类和 VWS 估计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R2 = 0.91RMSE = 6.35%,图4)。针对基于光谱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四个卷积层的一维回归网络(one-dimensional CNN, 1D CNN,图3)。通过敏感波段选择和主成分分析对光谱进行降维,采用不同数量的主成分拟合1D CNN。结果表明,基于前20 个主成分的1D CNN 模型表现最佳(R2 = 0.93RMSE = 5.77%,图5)。该研究提出的两种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分别从空间和光谱角度实现了棉花冠层VWS的准确评估。由于图像和光谱具有互补优势,融合两种数据源的模型对棉花VWS评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改进其他作物的病虫害评估提供了参考。

1 研究区和数据采集位置

a)研究区位置;(b)三个试验站位置;(c)站点1及其采样点;(d)站点2及其采样点;(e)站点3及其采样点。

2 花铃期棉花冠层的原位图像

3 基于图像和光谱的方法总体流程

4 基于图像的模型在棉花VWS评估中的性能比较

aDarkNet-19模型;(bVGG-16模型;(cResNet-50模型;(dInceptionV3模型。*** , P < 0.001

5 基于光谱的模型在棉花VWS评估中的性能比较

a)前5个主成分;(b)前10个主成分;(c)前15个主成分;(d)前20个主成分;(e)前25个主成分;(f)前30个主成分。*** , P < 0.001

作者和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康孝岩博士为该文第一作者,黄长平副研究员为通信作者,合作者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立福研究员、石河子大学农学院2020级研究生杨秘、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张泽副教授和吕新教授。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1”原始创新项目(ZDBS-LY-DQC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3214183010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项目(2022CB002-0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农业实验室开放基金(201801202003)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Y2021047)的资助。

本文转载自The Crop Journal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