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定位普通菜豆抗旱性遗传位点
2023/1/5 10:41:48 阅读:17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he Crop Journal ,作者编辑部
普通菜豆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种植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类,其籽粒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我国普通菜豆年种植面积约为74万公顷,年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然而,普通菜豆的生产受制于干旱,据统计全球60%的普通菜豆产区频繁遭受干旱胁迫影响。因此,培育抗旱品种是应对当前以及未来气候挑战的有效途径。鉴定抗旱性遗传位点有助于解析普通菜豆抗旱性遗传基础和培育抗旱新品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dissection of yield-related traits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in common bean”的研究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多个抗旱性遗传位点,并结合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出多个抗旱候选基因。
该研究遴选210份普通菜豆进行水旱条件下的表型评价,所鉴定的11个农艺性状在干旱处理条件下均显著减少(图1)。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了119个抗旱性遗传位点,并发现了多个优异单倍型(图2和图3)。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基因表达数据和同源基因功能比较分析,确定了包括编码MYB68、WRKY11、蛋白激酶、乙醇脱氢酶1、蔗糖合成酶3、半乳糖醇合成酶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的抗旱候选基因。其中,MYB12在拟南芥中被证实与水分胁迫相关,且在普通菜豆中该基因受到干旱胁迫诱导,表达量上调。该研究结果为普通菜豆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
作者和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已毕业博士研究生吴磊为该文第一作者,武晶研究员为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001300, 2019YFD100130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8)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武晶研究员主要从事普通菜豆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创新和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The Crop Journal、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等学术期刊上。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