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斯图亚特•霍尔:提出关编码解码理论,受众研究由此兴起并迅速扩展

2023/1/5 10:04:19  阅读:343 发布者:

生平经历

1951年享受罗氏奖学金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始霍尔参与创办两份重要左派刊物《大学和左派评论》及《新左派评论》;1958年,担任《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编辑。1964- 1979年应霍加特邀请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简称CCCS)代理主任,后成为主任。1979-1997年任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97年荣休后,霍尔任英国拉尼美德委员会委员;任两个流散文化团体“署名”和“国际视觉艺术中心”的主席,两个文化组织所属的“来灵屯国际视觉艺术博物馆”于2007103日在伦敦隆重开业。霍尔主张“文化平等、种族公正”。

主要理论(方法)贡献

霍尔的名声不是基于他自己的哪一本书,而在于交织在热烈论争之中的文章和文集序言。他最广为人知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有关编码与解码的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他提出三种假想的地位,即:以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主导—霸权的地位”,大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但却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身立场和利益的“协商的符码”,以及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的“对抗的符码”。霍尔的研究成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研究受众接受行为的理论背景。此后,文化研究敞开了关于电视受众主动性的研究的大门,一种新范式的受众研究兴起并迅速扩展开来。

相关著作

《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Television Discourse,1973,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Cultural Studies: Two Paradigms,1980),

“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媒介研究中被压抑者的回归》(1982),

《意识形态与传播理论》(Ide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1989)

《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

《文化、传媒与“意识形态”效果》,

《结构“大众”笔记》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