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施拉姆不同意你躺平、拒绝你摆烂!

2023/1/5 9:55:32  阅读:27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施拉姆公式 ,作者施拉姆分母

你知道哪些「躺平文学」的语录不?而且还是著名人物说的?

卡夫卡:我最大的能耐就是躺着不动。

雷蒙德·卡佛:我的目标永远是得过且过。

松浦弥太郎:我成天琢磨的都是如何不用工作也能维持自由玩乐的生活。

罗素: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弗兰克·迈考特:工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所以我们该把一些工作留给明天。

余华:我想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

卡洛·罗韦利: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马特·海格: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有罪恶感。也许工作比无所事事对世界的危害更大。

亚伯拉罕·耶霍舒亚:我工作是为了睡觉。我睡了吃,然后再睡。这里才是真正的生活。

王尔德:我不想谋生,我要生活。我没有钱用,但我懒得去挣。

江户川乱步:既然连明日是生是死都确定不了,一切多想也是枉然。

 

看完躺平的名人说的,我们再来看看摆烂的普通人:

我不是拖延症,我之所以凡事都等到最后一刻做,是因为那时候我更老了,做事更成熟一点儿。

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能不能不做,能不能明天做,能不能交给别人做。

我也想正常生活,但社会不正常,我怎么正常。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

事情做不完的话就明天再做吧,运气好的话,明天死了就不用做了。

我工作是为了睡觉。我睡了吃,然后再睡。这里才是真正的生活。

摸鱼人,摸鱼魂,摸鱼方为人上人。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我决定把我人生接下来的不幸都归于疫情,我本人将不再有错。

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省了一顿跑。

我的摆烂人生:《不行就算了》《你说的都对》《那我别活了》《不要也行》。

以前别人骂我废物:你TM说谁呢?现在别人骂我废物:看人真准。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谁愿意替我上学?

抛个硬币,如果摔碎了今天就不吃晚饭了。

上班恨同事,下班恨房东,上学恨老师,放学恨同学,回家恨父母,离家冤路人,上网恨网友,下线恨喷子。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诋毁他人。

事情做不完的话就留着明天做吧,运气好的话明天嗝屁了就不用做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

我只想当个废物,别人越卷我越废。

以前:我一定要走出舒适圈;现在:努力扩大舒适圈。

我觉得我就是小时候兴趣班上多了,所以长大了才没有兴趣上班。

 

但是,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老先生却不同意大家这种躺平和摆烂的心态和姿态。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不同意呢?

从他提出来的一个著名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公式叫做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也被称为施拉姆公式。

媒体选择几率(P=媒体产生的功效(V/ 需付出的代价(C

也可以表述成:

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注意,施拉姆这个公式,主要是从受众选择某一媒体或者某一传播路径或者某一类媒体内容这一视角处罚的,大家可以将这个公式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在上述公式中,代价(C)表示所需的费用以及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功效(V)是指选择某一媒体或者某类信息所获得的收益/效果。

根据施拉姆公式的媒体选择公式可以得出:媒体的选择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这个公式施拉姆以经济学“最省力原理”为基础提出的计算受众选择传播媒介的概率公式,用于表示某种媒介被受众选择的可能性的大小:

受众对某一媒介的选择概率,与受众可能获得的收益与报偿成正比,与受众获得媒介服务的成本或者费力的程度成反比。

 “最省力原则”揭示了在人类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用最小付出获得最大收益的基本行为准则。

施拉姆认为,受众在选择从哪种媒介获取信息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他举例说:

“人们在看电视时总是选择最容易收到的娱乐节目,他们甚至连换频道这样简单易行的事情也不情愿做,而是往往盯住一个电视台直到出现了实在不爱看的节目或者该去睡觉的时候才罢休……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某一类信息突然间变得对我们如此重要,以至于值得我们几乎不惜一切努力去获得它。即使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总是选择最容易获得的渠道。”

仔细阅读施拉姆的这几句话,是不是跟今天我们在讨论的躺平和摆烂很像啊?

躺平和摆烂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最省力”行为,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当下最大的满足,不工作就是满足,不学习就是满足,不运动就是满足。

所以,如果把施拉姆公式稍微做一下调整,我们其实就会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

选择=回报/努力

我们愿意选择躺平或者摆烂,是因为它符合最省力原则,我们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

做传播、做营销、做爆款有时候也是如此。

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许多大众媒体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向:

要想提高某一媒体被受众选择的概率,通常来说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受众可能得到的收益,二是减少受众需要付出的成本。

那些娱乐化的内容,一方面增加了受众的收益,比如让他们看完非常嗨非常满足;另一方面降低了受众的成本,比如他们根本不需要动脑。

躺平和摆烂也是如此。

但无论是娱乐化的内容和躺平摆烂,其实都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长期问题,那就是成长问题。

 

如果我们把施拉姆公式再调整一下:

回报=选择×努力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如果我们想要长期的收益,想要个人的成长,你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选择正确的方向;第二,付出不懈的努力。

有些人很努力,但是方向选错了,他的回报也可能为零。

有些人方向选择对了,但是不愿意付出努力,同样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施拉姆公式,除了对我们如何创作更令受众喜爱的媒体内容有很大的启发之外,更重要的它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经济学上或许存在最省力原则,但是人生的成长,没有谁可以通过躺平或者摆烂就能实现。

 

摆烂心理看似是在规避困难和问题,选择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在自我否定和逃避。

因为我们在看到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时,冒出的想法不是自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自己难以解决,下意识就否定了自我的能力和可能性,然后选择了摆烂来逃避问题。

因此,躺平和摆烂虽然会让人一时摆脱烦恼和束缚,但长此以往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也就是施拉姆公式中的那个“回报”,将会在长期内逐渐递减,甚至归零。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