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原题《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摘自《人文杂志》2022年5期,刘翔英摘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调查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中国社会建设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调查研究作为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的重要决策方法,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在帮助中国共产党认清国情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阐明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对于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阐释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也是落实中共中央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的需要,更能为当下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考建议。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
对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历程之中来进行。为使建党以来的中共调查研究历程更鲜活、更具时代意义,同时也避免长阶段划分的遮蔽性,本研究基于中国共产党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将调查研究的历史阶段分为革命道路探索期、执政摸索期、改革拓展期和新时代复兴期。这四大任务阶段大体上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提出的历史分期一致,只是革命道路探索的后期也开始了局地执政摸索,因此中共调查研究所经历的调查研究任务分期在20世纪40年代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
1. 革命道路探索期(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五四时期,作为调查研究先行者的李大钊率先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发动了以了解社会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呼吁人们走入、关注、改造民间。由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工具,探索革命之路,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明确道路,解决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个任务问题。(1)基于调查研究,将工人农民视作革命基础力量。(2)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利用调查研究,开展自我革命并形成学习教育制度。总体上看,中共早期调查研究主要由毛泽东、李大钊等倡导,认识到工人和农民是革命的基础力量,随后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并将“调查研究”视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自我学习的工具,开始有意识地在党内树立“调查研究”的话语权和重视其方法工具价值。
2. 执政摸索期(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在根据地局部执政以及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初期,为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开展了许多大型调查摸索前行。(1)基于调查研究适当调整土地政策。(2)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方法完善民族工作。(3)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社会发展实情。(4)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保障科学民主的决策。
3. 改革拓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同志致力于恢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以实践作为制定、检验政策的标准,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调查研究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工作方法。因此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当时的核心问题。(1)经济发展层面调查研究的启动助推出台改革开放政策。(2)政治层面的调查研究铺垫了党建总体设计与规划。(3)各项专题调查研究擘画科学发展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将调查研究摆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强调。调查研究的重新开展,伴随着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转型调整,它的组织与实施显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进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 新时代复兴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大后更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明确提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在汲取党的百年奋斗智慧基础上,正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1)调查研究是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2)调查研究是增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的应有之义。(3)调查研究是传承党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的重要法宝。
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实情,亲身实践调查研究,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思考进一步创新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体系,不仅增强了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扩大了调查研究的政治话语权,突出体现在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学员开学典礼上以《谈谈调查研究》为题的重要讲话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的功能定位,适时调整调查研究目标和调查模式,从描述性调研、革命探索性调研、执政摸索型调研向整体统合性调研转变,持续推动调查研究的适用性模式及体系发展。总结并学习中共调查研究百年发展经验,对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中,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基、体、翼”的三个维度上。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之基,为调查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同时中国共产党本身鲜明的人民性也决定了“群众观”是调查研究的理论之“体”,而“翼”是对“体”的支撑,在调查事件中具体体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之基。(2)“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之体。(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之翼。
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展,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中国,获得新的理论突破。尤其在步入新时代后,继承和发扬中共调查研究传统最伟大的成果,就是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同时,调查研究体现的理论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各类实践的理论参照,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中所坚持的理论原则。调查研究曾经为中国革命而服务,如今调查研究服务于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在调查研究目的随着时代变化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通过调查研究与变迁中的中国实际进行融合,持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调查研究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
在中共调查研究长期实践进程中,逐步发展出的一套兼具本土特色与政治价值的中共调查研究实践逻辑,是调查实践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从实践逻辑上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调查研究的工具价值,将调查研究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以“实事求是”为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并且将调查研究作为政治话语与斗争策略的方法工具。(1)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遵循。(3)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4)坚持重视调查研究的方法工具价值。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