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团队发现囊胚期胚胎移植与较短的白细胞端粒长度相关
2022/12/22 17:20:05 阅读:334 发布者:
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围产期和儿童期不良后果已被报道,但尚不清楚初始白细胞端粒长度(LTL)是否受到影响,LTL是晚年生活中年龄相关表型的一个指标。
2022年12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团队在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 in children born following blastocyst-stage embryo transf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囊胚期胚胎移植后出生的儿童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该研究使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估计了来自365个家庭的1137个个体的LTL,其中包括202名通过ART受孕的儿童和205名来自中国国家出生队列两个中心的自然受孕的儿童。通过ART受孕的1岁儿童的LTL比自然受孕的儿童短。特别是,囊胚期胚胎移植与较短的LTL 相关。
通过使用不同的LTL量化方法(即WGS或qPCR)在来自五个中心的586名ART孕育的儿童中验证了这种关联。胚泡期胚胎移植导致小鼠出生后第1天(P = 2.10 × 10-4 )和出生后6个月(P = 0.042)小鼠端粒长度缩短。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并没有缩短卵裂后期的端粒长度,但抑制了胚泡早期的端粒酶活性。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评估ART的长期后果,特别是对通过ART孕育的儿童的衰老相关表型。
自从1978年在英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怀上第一个婴儿以来,ART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在世界范围内,通过ART受孕的儿童超过800万,其分娩率占欧洲国家出生人口的2-6%,占中国出生人口的1.743%。然而,ART治疗与不良产后结局(如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已被报道。此外,几项研究表明,通过ART受孕的儿童在早期生活中具有独特的生长模式,这与老年疾病有关。由于对ART治疗出生后结果的研究在其随访期内受到限制,ART治疗对衰老和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长期影响难以评估,并且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不同胚胎移植期ART受孕小鼠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分析(图源自Nature Medicine )
端粒缩短是长寿动物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标志。较短的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等年龄相关疾病有关,也与总死亡率增加和预期寿命有限有关。另外的证据表明,人类在出生后的不同阶段具有固定的端粒排序和端粒跟踪(因此,早期生命中的端粒长度决定了晚期的端粒长度) ,强调了新生儿端粒对其一生健康的重要性。在配子受精和着床前发育的早期阶段,端粒重置过程塑造了初始端粒长度,包括从合子期到囊胚期的卵母细胞和胚胎。由于ART包括在体外对这些细胞的操作,因此有必要评估ART程序对婴儿端粒长度的影响。
总之,该研究发现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相比,囊胚期胚胎移植与儿童较短的LTL相关。这解释了通过ART受孕的儿童的LTL比自然怀孕的儿童短。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ART的长期后果,特别是与衰老相关的表型,需要在ART孕育的儿童中进行评估。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108-3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