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沈喆安 / 马爱勤团队提出吞咽困难患者营养供给问题的非管饲方案

2022/12/13 17:43:43  阅读:133 发布者:

吞咽困难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日趋增高,部分中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常需要鼻饲管喂养或使用其他有创途径进行营养支持,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并且可能遭受社交尴尬的境地,如何通过无创途径给吞咽困难的患者供给营养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2022 12 2 日,新疆理工学院沈喆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马爱勤课题组团队在 Frontiers in Nutrition 杂志(中科院 1 TOPIF6.59)在线发表题为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How to Supply Nutrition through Non-tube Feed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从流体力学角度创新解释了吞咽困难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者将吞咽困难分类为口咽期吞咽困难(Oral Dysphagia, OD)和非口咽期吞咽困难(Non Oral Dysphagia, NonOD)并对其发生吞咽困难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者发现,OD 多数起源于神经问题,而 NonOD 多数起源于肌肉问题。研究表明,进行食品质构特性的改良可能能解决 NonOD 的相关问题,而 OD 患者多数需要通过在食品加入如辣椒碱等添加剂或增稠至 3501750cP 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在增稠方法上,由于如何定量增稠与增稠多少一直是吞咽困难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基于 IDDSI 方法对 FGXGMS 进行审查,通过对比它们的混合配比和对比其质构特性等物理指标,并带入剪切应力(Pa)公式进行审查,同时对相关 RCT 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相位角概念(tanδ),基于 tanδ 为 0 时进行 GG0G00 的计算,并得出 tanδ 为 0.1-1 时食物更易被吞咽困难患者接受的结论。

制作 NonOD 的食物更应采用 HershekBulkley 模型进行计算 τ 值,并得出更小的食道内压力与更大肌肉适应性的食物。作者同样发现,使用 cP 值规定食物的粘稠度仍是目前针对吞咽困难患者的最好方案,这一结论适用于 OD NonOD 患者。

综上所述,在开发或临床选择适宜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物时应首先确定吞咽困难的原发性病因,在条件不足时可首选 IDDSI 方案进行建议的粘稠度测定(图 1-2)。在食品科学工程师进行相关的食品开发时,可以有针对性加入 FGXG 或辣椒碱等添加剂以保证患者呛咳发生率的降低,cP 值仍是目前最权威且适用的评估指标。

1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短期访问学者、新疆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沈喆安为本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马爱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为本文通讯作者。新疆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阿依登·胡尔曼、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院侯英泽参与了合作。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悦在修改过程中的建设性意见与支持。本文由日本长野大学 Akio Shimizu 教授担任学术编辑,由葡萄牙卢西亚达大学生物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 António Raposo 教授、日本滨松康复医学中心 Tomohisa Ohno 教授负责审稿。

文献来源:

https://doi.org/10.3389/fnut.2022.1060630

转自:“丁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