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李昌治团队Angew:不对称氯化非稠环电子受体制备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2/12/13 14:13:55 阅读:253 发布者:
1
前言回顾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经历了快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稠环电子受体(FREAs)助力单结OSCs器件获得了超过19%的功率转换效率(PCE)。目前,OSCs需要进一步应对挑战,同时实现高性能、长寿命和低成本的最佳特性,但FREAs的合成步骤繁琐,生产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应用。非稠环电子受体(NFREAs)如PTIC和PTB4Cl,利用非共价键作为芳香单元之间的构象锁,在保持分子主链平面性和刚性的同时,通过避免化学稠环反应,显示出简化合成路线以及分子的内在光稳定性。然而,尽管NFREAs可以与FREAs的能级和光吸收特性相似,但前者器件的光伏参数,如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仍然落后于基于FREAs的器件,因此PCE相对较低。最近,A4T-16与2BTh-2F等NFREAs分子将多取代苯基或二苯胺基等大位阻基团共价连接在分子主链上,率先在非稠环体系中获得三维网络堆积,最终均实现超过15%的PCE,显示出大位阻侧链基团对于调节NFREAs分子凝聚态堆积的显著影响。然而仅依赖大位阻侧链基团不足以继续推动NFREAs的发展,为获得更高性能的NFREAs仍需要发展新的设计原理。
图1.分子结构、静电势特性、光谱性质
2
文献简介
基于上述的挑战,近日,浙江大学李昌治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两种新型设计和合成的NFREAs:L1和L2,通过氯化二苯胺促进了固体中分子的密集堆叠3D网络,并增强了电荷动力学,成功地将相应OSCs器件的效率提高到16.2%,是目前基于NFREAs组成的器件效率最高值之一,可以与经典FREAs相媲美。研究人员选择了对称和不对称氯化二芳基胺作为三联-并噻吩主链的空间芳香链,分别合成L1和L2。研究发现,芳香链上卤素取代基的调节不仅有助于在固体中构建tic-tac toe 3D堆叠,而且还优化了NFREAs的光电性能,这些特征有助于改善新型受体分子的电荷动力学。
图2.分子构象与堆叠阵列
研究结果显示,与具有四个氯原子的对称L1相比,具有甲基取代一半氯原子的不对称氯化受体L2可以同时提高电流密度和光电压,从而实现更高性能的OSCs,基于PM6:L2的器件PCE为16.2%,明显高于基于PM6:L1的器件(PCE为15.4%)。此外,基于L2的器件在一个太阳当量照射下(没有UV过滤)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推测T80寿命可达17241个小时。
图3.器件光伏性能测试
3
文献总结
综上,该工作不仅开发出两种高性能的NFREAs,同时也证明了有机半导体的新设计原理有助于获得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OSCs器件。相关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题为“Unsymmetrically Chlorinated Non-Fused Electron Acceptor Leads to High-Efficiency and Stable Organic Solar Cells”。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非稠环受体,结构设计,分子堆叠,形貌调节。
转自:“有机光电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