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分享丨高管团队内部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与新创企业绩效——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2022/12/9 15:23:58  阅读:211 发布者:

作者简介

韩炜(通讯作者),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网络、创业管理。

高宇,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网络、公司治理。

研究缘起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及应用普及带来了创业的热潮,也推动着我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引领者,这一事实催生了我国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领域的众多新创企业,并驱动这些新创企业高速成长。深入探究其成长的动因,高管团队作为关键决策者与执行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高阶理论已经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解释。然而,在组织规范尚未制度化的情境下,具有何种结构的新创企业高管团队更能够促进新创企业绩效,以及这一作用的中介机制为何,我们却知之甚少。相较于高管团队中个体特征如CEO特质(Chen et al., 2020),或团队特征如年龄、学历等单维多样性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Hendricks et al., 2019),本文立足高管团队整体性结构,揭示高管团队沿多维度形成的网络结构如何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有助于揭示高管团队内部网络结构及其交互关联属性的绩效作用,并通过探究高管团队结构经由什么样的中间过程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从而丰富对“高管团队-新创企业绩效”的理论解释。

本研究主张,高管团队通过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而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原因在于,高管团队作为商业模式的主要设计者,被认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Snihur et al., 2019);而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成为新创企业突破路径约束,实现跨界颠覆和后发赶超的重要手段。尽管有研究开始关注高管团队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但其主要聚焦于高管团队结构所产生的商业模式创新结果或程度差异,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不同领域知识的创造性组合和利用过程(Foss et al., 2017),这一过程很可能与新创企业高管团队结构密切相关(Hambrick et al., 1984)。进一步看,新创企业高管团队的真正挑战并不是如何设计出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如何借助新商业模式来创造有助于新创企业成长的竞争优势(Gerasymenko et al., 2015; Foss et al., 2018)。从这个意义上说,以高管团队结构为起点,探讨其通过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进而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有助于揭示高管团队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

理论渊源

近年来关于高管团队结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及企业绩效的研究逐渐涌现,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然而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已有研究对于什么样的高管团队更可能采取何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认识不足。关于“高管团队-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多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程度水平或结果绩效而非内容类型,如高度还是低度创新(胡保亮等,2018);抑或聚焦创新结果,如财务价值或客户价值(肖挺等,2013),挖掘高管团队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但我们仍缺乏关于高管团队影响具有不同行动内容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差异的理论解释。第二,已有研究关注了高管团队作为诱因的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研究,但对于高管团队借助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竞争优势获取的作用机制认识不足。尽管最新的文献以案例研究的方式探索高管团队认知影响新商业模式形成的行动试错过程(Cozzolino et al., 2018; Snihur et al., 2019),也有研究检验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程度的影响(胡保亮等,2018),但并不能解释高管团队是否借助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借助何种商业模式创新行动来创造有助于新创企业成长的竞争优势。

本文整合行为整合理论与结构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立足行为整合视角解释高管团队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利用结构化理论解释高管团队结构经由商业模式创新作用于绩效的关系。从行为整合视角来看,在行为上能够实现高度整合的高管团队,以其信息交换的丰富、准确与及时性,以及集体决策和合作行为优势,有助于提升集体凝聚力(Hambrick, 1994),这成为新创企业应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Hambrick, 2007),有利于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从结构化理论来看,具有战略行动意涵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结构化过程(Jarzabkowski, 2008),其蕴含着制度场域(institutional realm)与行为场域(action realm)的互动,即高管团队内部非正式社会网络所形成的制度场域,承载着团队内部群体规则与资源配置结构,这会对企业层面的战略行动产生影响(Giddens, 1979, 1984)。因此,整合结构化理论与行为整合理论,有助于建立对高管团队经由商业模式创新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的理论解释。

主要发现

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高管团队沿着教育背景与行业经验维度所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通过影响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新创企业绩效提升,即经由教育背景与行业经验所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赋予高管团队以一致的信息认知,塑造了匹配的信念与话语体系,有助于高管团队将统一的认知与经验转化为高效的决策。而沿着创业元老和董事兼任维度所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通过影响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即经由创业元老与董事兼任所形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因高管身份一致性赋予团队共同的目标导向与利益诉求,有助于团队在集体决策与合作上表现出更强的执行性。

理论贡献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从行为角度而非结果角度解析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将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划分为效率型与新颖型,探索具体化为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行为而非创新程度大小,在高管团队内部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结构与新创企业绩效中的中间作用。这有助于揭示为什么高管团队基于相似性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构造,更可能通过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作用于新创企业绩效,这增强了对高管团队利用商业模式创新行动作用于绩效的科学规律探索。

第二,在高阶理论普遍认可高管团队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立足新创企业情境,探究商业模式创新在“高管团队-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间机制,建构“结构-行为-绩效”的理论框架,完善并提升了高管团队内部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对新创企业绩效变化的解释力,从而对高管团队研究做出有益补充。中介机制的识别有助于解释高管团队之于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并非团队结构的直接反应,而是经由两种类型商业模式创新行动的互补性中间作用,投射在新创企业绩效上,因而丰富了对高管团队绩效作用的理论解释。

第三,本文融合行为整合理论与结构化理论,用于高管团队结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行为,进而诱发新创企业绩效的理论解释,研究有助于丰富高阶理论对高管团队作用的解释,拓展对高管团队作为新创企业领导班子核心成员的战略领导力作用阐释。研究还通过结构化理论视角下对高管团队结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解读,拓展了已有研究关于“战略行动是结构化过程”(Jarzabkowski, 2008)的理论观点,丰富了结构化理论在高管团队与商业模式研究情境的理论解释。

实践价值

本研究对新创企业组建高管团队、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一,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新创企业根据其商业模式创新诉求,有针对性地构建高管团队。例如具有设计新颖型商业模式倾向的新创企业,可考虑从教育背景、行业经验方面搜寻具有相似性的成员组建高管团队,且注重吸纳创业元老,设置高管兼任董事的治理机制,以推动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设计。第二,本研究结论还有助于帮助新创企业根据高管团队结构现状,对商业模式创新做出相应安排。例如,当新创企业高管团队在学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认知,以及元老、董事等方面的角色身份一致性较高时,可鼓励企业做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以推动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原文引用

韩炜,高宇.高管团队内部非正式社会网络联结与新创企业绩效——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5).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