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信息:毛熙彦,贺灿飞,王佩玉,许蕊,胡醒木子,贺舒琪.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321-1337.
引言
环境产品是指用于测量、防治、控制、缓解和修复各类环境问题的产品。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全球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的新增长点,也为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抓手。伴随着一系列环境相关新兴行业的发展,现有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其视野,评估快速增长的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如何发挥作用。
环境产品贸易是否有利于碳减排并非定数。理论上讲,环境产品贸易包含了末端治理与环境友好产品,有助于提升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然而环境产品贸易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一国参与环境产品贸易的程度,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以及长期与短期的效应差异,都可能左右环境产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为发展环境产品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如何能够让快速增长的环境产品贸易成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助力,是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题中之义。
1 研究方法
1.1 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特征的测度
本文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贸易网络结构三个方面刻画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特征。其中,贸易规模使用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测量,产品结构使用赫芬达尔系数测量中国进出口环境产品的多样化程度:
其中:x为环境产品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j代表产品种类,t代表年份;H为标准化赫芬达尔系数,取值越小,反映产品结构越分散,多样化程度越高。
贸易网络结构的测量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全球环境产品贸易流量构成的贸易网络,测算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权威度指数(A)和特征向量中心度(EC),反映中国在全球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的相对地位:
其中:vi表示与i国家发生环境产品贸易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个),Ai反映了i国家在全球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取值越大,影响力越高。aij代表i、j两地之间的贸易量,ECi即为特征向量中心度,取值越大,节点在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越大。
1.2 碳排放的分解
本文首先借助Kaya恒等式的思路建立碳排放与人为活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借助对数平均权重迪式分解法(LMDI),可以将两期之间的碳排放变化分解为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变化而引致的碳排放变化:
其中:C代表碳排放量,E代表能源消费量,I代表排放强度,S代表能源效率,Y代表经济水平;P代表人口规模。
1.3 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检验
为考察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及其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检验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与碳排放变化之间的关系:
其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包括了碳排放变化量C及其分解分量CI、CS、CY、CP;∆x表示解释变量,包括了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特征相关的三个变量,进口(或出口)总额TV、进口(或出口)的产品结构H,以及中国在全球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A和EC;p和q分别代表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滞后期数;α、β体现短期效应,β反映环境产品进出的作用;θ体现长期效应,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环境产品贸易相关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 (https://comtrade.un.org/),共覆盖了215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产品的定义和分类来源于OECD工作论文筛选出的一份可供研究使用的环境产品清单,能够较好地评估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所具有的潜力。碳排放数据来源于国际能源署 (https://www.iea.org/)。
2 结果分析
2.1 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的发展格局
图1展示了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变化。从规模大小来看,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贸易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不同程度地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
图1 1996—2019 年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变化
图2展示了能源相关产品在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结构中的占比变化,可以发现,能源相关产品在中国进出口环境产品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能源相关产品占比变化情况反映出中国环境产品贸易在维持其竞争优势基础上的多样化倾向。
注:REP表示可再生能源;HEM表示热量/能源管理;CRE表示清洁或资源高效的技术与产品。
图2 1996—2019 年能源相关产品在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结构中的占比变化
对此,标准化赫芬达尔系数的测算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这一趋势。1996—2019年间,中国进出口环境产品的标准化赫芬达尔系数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产品结构趋于多元化。
图3 1996—2019 年中国进出口环境产品结构的标准化赫芬达尔系数
1996—2019 年,中国环境产品贸易伙伴国数量从173 个增加至205 个,中国在全球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度中心性增长了18.5%。对比1996 年和2019 年的全球环境产品贸易网络格局,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兴起之前,中国环境产品对外贸易流主要集中于中美、中德、中韩、中日之间,最大贸易流量为31 亿美元。如今,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已形成层次清晰、覆盖广泛、结构复杂的贸易网络,主要联系方向包括北美、欧洲、东亚和东南亚各国。
图4 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网络格局
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参与环境产品贸易的影响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对比权威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两个指标,权威度指标在1996—2019 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与中国环境产品市场发育状况相契合,特征向量中心度的变化则呈现出两阶段特征。
图5 中国在全球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变化
2.2 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
图6展示了1996—2019年全国碳排放总量变化及其效应分解,可以发现,经济水平提升(即人均GDP增长) 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来源,能源效率变化(即单位GDP能耗减少) 为碳排放减少贡献较大。
图6 1996—2019年碳排放总量变化及其效应分解
基于215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年数据,本文验证了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作用,并进一步将环境产品分为能源相关与非能源相关两类进行分组分析,其中C、CI、CS、CY、CP代表碳排放变化及其分解分量,TVI和TVE分别代表中国环境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HI和HE分别代表中国进口和出口环境产品结构,A代表中国在环境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EC代表中国环境产品对外贸易网络的影响力。回归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
表1 中国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作用
表2 中国能源相关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作用
表3 中国非能源相关环境产品进出口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作用
3 结论
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以下结论:
(1)环境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为短期不确定性和长期效益并存,即环境产品贸易短期内由于拉动经济增长而造成碳排放进一步增加。但从长期看,环境产品贸易发展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能源效率,进而促进碳减排。
(2)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发展主要通过促进能源效率的碳减排效应、抑制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效应,从而作用于碳减排。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特征主要与经济水平、能源效率两个效应存在协整关系,并且环境产品贸易发展显著地发挥了抑制正效应、促进负效应的作用,对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
(3)除了贸易规模扩张,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网络结构同样影响其碳排放效应。从短期看,贸易产品专业化更有利于碳减排,但从长期看,需要多元化的贸易产品结构推动碳减排。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提升在短期对碳减排有利,但是从长期看,进口贸易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可能反而造成碳排放增加,非能源相关产品出口影响力的提升同样将促进碳排放增加。
(4)环境产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非只来源于能源相关产品,非能源相关产品的贸易发展同样有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从而减少碳排放。能源相关产品的进口多元化能够进一步促进碳减排,抑制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效应。相比之下,非能源相关产品的进出口多元化都能够促进碳减排,能够抑制能源效率的碳排放效应。
来源: 实证经济地理学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