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青海省自然资本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2022/11/28 9:36:18 阅读:131 发布者:
自然资本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本的利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因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团队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探讨了2011年至2020年青海省自然资本时序动态变化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揭示了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2011年至2020年来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505 hm2/人增长到3.125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受资源禀赋影响,保持在3.982-4.160 hm2/人,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青海省人均足迹深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1.299 hm2/人上升至1.419 hm2/人;人均生态足迹广度主要受生态承载力影响,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1.352 hm2/人。三维模型得出4个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变化更微弱。青海省资本流量占用率由26.23%增至30.90%,年均增长率为1.65%,说明自然资本利用的潜力较大。PLS模型表明,能源消耗、生态建设、社会消费、人口和经济发展是影响青海省自然资本利用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关研究成果以Dynamic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 of Natural Capital in Qinghai Province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为题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上。相关研究工作得到青海省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图1 2011年至2020年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账户构成
图2 青海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自然资本流动占用率的历史变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转自:“中科院之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