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陈永胜&姚朝阳团队AFM:基于吡喃非富勒烯受体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和低能量损失
2022/11/25 17:25:35 阅读:196 发布者:
1
前言回顾
随着新型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不断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迄今为止,尽管大多数具有高PCE的OSCs主要基于Y系列NFAs实现。然而,由于NFAs化学结构的巨大多样性,一些其它具有A-D-A骨架的NFAs仍有巨大的潜力来提高器件的性能。因此,为了生产高性能OSCs,开发更多类型的新型NFAs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6年,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研究团队 首次将芴单元应用于构建稠环NFAs(FDICTF),基于FDICTF的OSCs实现了超过10%的高PCE。随后,通过合理的分子优化,研究人员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基于FDICTF的稠环NFAs如FO-2Cl等,并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器件。然而,F系列NFAs中的芴单元通常具有大的电子共振能量、差的电子离域性和弱的给电子能力,这导致较深的HOMO能级以及相应NFAs的光吸收不足,从而使得基于F系列NFAs的OSCs具有相对较小的短电流密度(JSC)和较大的能量损失。因此,通过合理的结构修饰进一步优化F系列NFAs的能级并拓宽其吸收光谱尤为重要。
图1.分子结构、能级排列、光谱性质
2
文献简介
根据之前的报道,杂原子掺杂策略,特别是硒的引入,可以在不破坏原始分子结构的情况下微调材料性能和改善OSCs性能。用硒取代光收集材料中常见的硫原子通常会获得多重优势:(1)硒原子的大而松散的最外层电子云可以改善相邻共轭单元的分子间π-π堆积和轨道重叠;(2)硒原子通常可以导致更明显的醌式共振特征,从而增加结构的平面性并降低活性层材料的光学带隙;(3)硒比硫更易极化,这可能导致分子间Se-Se相互作用并增加电荷载流子迁移率。考虑到这些,在高性能F系列NFAs的基础上,陈永胜教授、姚朝阳研究员团队通过用硒取代FO-2Cl中的硫来实现原子级的结构优化,从而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NFAs:FOSe-2Cl。FOSe-2Cl不仅继承了FO-2Cl的良好平面构型,而且与FO-2Cl相比,还表现出更合适的能级、红移吸收、增强的分子填充和加速的电荷转移/传输动力学。
图2.器件光伏性能比较
当使用聚合物PM6作为给体时,基于FOSe-2Cl的OSCs获得了15.94%的功率转换效率(PCE)、24.85 mA cm-2的JSC和0.670 eV的能量损失(Eloss),明显优于基于FO-2Cl的器件(PCE为14.94%、JSC为23.10 mA cm-2、Eloss为0.706 eV)。值得注意的是,该结果不仅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基于吡喃稠环芴系列NFAs的二元OSCs器件最高性能,而且代表了基于其它NFAs的二元OSCs的最佳结果之一。此外,该工作还表明,对于已经具有优异性能的NFAs,仅在原子水平上进行微小的结构调整是进一步提高OSCs光伏性能的有效方法。
图3.不同共混物的形貌表征
3
文献总结
综上,该工作中为开发其它类型的高性能受体分子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题为“Atomic Optimization on Pyran-Fused Nonfullerene Acceptor Enables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an Efficiency Approaching 16% and Reduced Energy Loss”。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原子优化,结构设计,形貌调节。
转自:“有机光电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