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吴润晖团队发现B型血友病F9突变导致抑制物产生的机制
2022/11/24 9:39:50 阅读:154 发布者:
凝血因子IX (factor IX, FIX)抑制物在10%的严重B型血友病患者开始替代治疗后不久出现。该抑制物能中和注入的FIX,是B型血友病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F9 基因的有害突变,包括大缺失、无意义和移码突变,破坏FIX的表达,并构成替代治疗中针对FIX的同种异体抗体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CDC血友病B突变项目提供了最大的患者队列,该项目发现,抑制物风险从0.4%(错义、剪接位点或启动子突变)到5%(无义和移码突变)到27%(大片段缺失>50 bp)不等。欧洲PedNet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发现>缺失50 bp的风险为33%。然而,两项研究均未根据删除的FIX结构域报告抑制物风险,尽管这可能是抑制物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2022年11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吴润晖团队在Blood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F9 mutations causing deletion beyond serine protease domain confer higher risk for inhibitor development in hemophilia 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F9 突变导致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以外的缺失,在B型血友病中产生抑制物的风险更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28例B型血友病患儿中抑制物的基因突变和状态,并比较了导致FIX完全缺失或不同截断的突变患者中抑制物的发生率和滴度。所有被调查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小于18岁;(2)暴露天数超过100天,定期跟踪抑制物的状态。
共有28例严重的、不相关的患者被鉴定为含有有害F9突变,包括13例(46.4%)大缺失,11例(39.3%)无意义突变,4例(14.3%)移码突变。其中19例(67.9%)患者产生了抑制物,13例(13/19)患者接受低剂量免疫耐受诱导(ITI),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25-50 FIX IU/kg/每隔一天,联合利妥昔单抗375 mg/m2/周(最大600 mg),持续4周。
研究人员发现F9基因有8个外显子,指导FIX前体蛋白的合成,包括信号肽、前肽和415残基成熟蛋白。信号肽由外显子1编码,前肽序列和富-羧基谷氨酸(Gla)结构域由外显子2和3编码,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两个结构域由外显子4和5编码。外显子6编码激活肽(activation peptide, AP)结构域和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SP)结构域短N端基序,剩余的SP结构域由外显子7和8编码。
不仅如此,与扩展到整个F9基因的大量缺失导致循环中的FIX完全缺失不同,仅涉及编码序列的部分突变被认为仍然可以指导截断FIX的合成。在研究的患者队列中,有7例F9基因8个外显子缺失,2例外显子1或外显子1~6缺失,均导致FIX表达完全缺失。3例外显子6或外显子5~8缺失的患者和8例无义突变或移码突变的患者均被预测存在涉及SP结构域、部分或全部EGF和AP结构域的FIX截断。几乎所有超出SP结构域的FIX结构缺失患者(17/ 18,94.4%)在替代治疗开始后都出现了抑制物。
相反,在10例单纯SP结构域缺失的患者中,仅2例(20.0%)出现抑制物,其抑制物历史峰值滴度中位数分别为6.8和7.7 BU/mL,也远低于非SP结构域缺失患者(中位数为60.0 BU/mL,范围为1.6 ~ 500.0 BU/mL)。
研究概述(图源自Blood )
研究人员还从血友病B型变异数据库(http://www.factorix.org/)中收集了55名患者的数据,与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发生抑制物的患者中,77.3%的突变导致FIX截断超出SP域。FIX的SP结构域与S1蛋白酶家族的其他138个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EGF结构域在600个细胞外蛋白中也共享一致序列。
综上所示,这项研究表明F9突变导致的SP域以外的缺失与抑制物开发的高风险和抑制物消除治疗的不良预后相关。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017871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