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2022/11/23 17:28:58 阅读:231 发布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顺应时代潮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重要价值理念,是全人类人心之所向
二战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的心愿和追求。尽管有美苏争霸造成的对立和冷战,但世界格局总体保持稳定。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由“两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演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向纵深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交往交流中走向合作共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极少数国家及其附庸为维护自身霸权,死守冷战思维,坚持丛林法则,奉行单边主义,以军事干涉、经济制裁、文化渗透等手段制造矛盾、挑起冲突、颠覆政权,以遏制“对手”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给全球治理造成巨大的和平赤字。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合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纪更好回答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再次就人类前途和命运发出追问:“今天,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面临这一重大时代问题,中国作出的回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坚持和平发展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必须永远坚持的战略选择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必须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我们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也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共识。中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都证明,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这既是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也是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无论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考量,还是从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着眼,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都是应然与必然的一致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具有崇尚和平的基因,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有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痛苦记忆,但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增加仇恨,而是为了曾经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我们不会忘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先贤箴言。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不是依靠武力与征服,而是源于其尚和包容与厚德载物的气魄。我们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追求天下大同,是因为我们比谁都更知道战争的痛苦。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有能力有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国家却热衷于制造和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恶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习近平主席在国际舞台上对这种谬论进行了有力驳斥,也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正面阐述。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重要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早就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是靠对他国的殖民和掠夺,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原罪”,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在新时代也一定会有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少数国家为了维持自身霸权,采取种种卑劣手段打压其他国家发展,破坏世界和平,不遗余力地鼓吹“中国威胁论”和“修昔底德陷阱”,为其全方位遏制中国发展和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误导舆论。当和平的希望被打碎、和平的底线被践踏之时,和平就只能以武力作为保障,对侵略者就只能以战止战,用斗争的胜利赢得和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没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华民族就站不起来;没有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斗争,我们就建立不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有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就不可能有对帝国主义说“不”的骨气和底气。同样,在新时代不敢直面各种风险挑战而进行伟大斗争,我们也实现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我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斗争争取和平,以斗争维护和平,以斗争谋求发展,以斗争维护正当权益和保护正当权益,在斗争中保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中国应有贡献。
刘松涛,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刚,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
原题:顺应时代潮流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