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我们走在强国复兴的道路上(3)| 做中非友好合作的使者

2022/11/23 14:56:37  阅读:200 发布者:

“好事做好,善事善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专业博士生张利萍的座右铭。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张利萍秉持学术报国理想,练就了过硬本领,将青春 挥 洒在教育扶贫一线,用自己的所思所学服务中非合作事业。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浙江省十佳大学生”“G20峰会优秀志愿者”“孔子学院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筑梦未来,做温暖他人的太阳

张利萍和非洲青年在一起

勤奋、刻苦、优秀是师友们对张利萍的一致评价。凭借优异的成绩,她成功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英语试验班,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个人荣誉,后又成功考取浙师大硕士、博士研究生。

在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张利萍不忘为他人筑梦,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立志要尽己之力服务社会、奉 献社会。作为学 公益 互助社团——暖 春 社的 社长,张利萍关心社员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尽全力支持鼓励他们在大学里展现自我,全面发展。本科期间,张利萍连续四年带队前往安徽阜阳农村的学校支教,这些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孩子们需要改变思想、走出家乡,而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打开 一扇窗,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面对困难,张利萍总是一笑而过,而支教 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动,张利萍却总是记忆犹新。

一件事做一次是热情,做两次是热爱,做三次则是情怀和坚守。2016 年,张利萍更进一步,将志愿服务与国家主场外交活动相结合:作为G20峰会志愿者,她在服务外宾的过程中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坦桑尼亚教育官员访华期间,她全程提供翻译和志愿服务。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张利萍投身教育扶贫工作,用爱与汗水铺就了一条青年学子的报国之路。而后,张利萍还将这份教育扶贫的初心带到了遥远的非洲,谱写了一段守望相助的新篇章。

知行合一,做教育扶贫的先锋

张利萍在非洲住所的屋顶

近十余年来,浙江师范大学一直以非洲研究为新的发展引擎,不断凝练特色发展理念。受到浓厚的非洲研究氛围熏陶,张利萍开始接触那遥远而又神秘的非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71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张利萍远赴坦桑尼亚,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宝宝中学教学点担任汉语教师,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

“仔细想来,我觉得我没有理由不去非洲。”在宝宝中学,从小不怕苦的她很快适应了较为恶劣的教学环境,在认真做好4个班级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组织各类活动、指导比赛等。在孔子学院期间,张利萍还担任孔子学院的宣传工作负责人,用文字和

向世界热情讲述孔子学院的故事。张利萍的出色工作,让更多人看到了孔子学院在非洲大地上“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努力。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18 年硕士毕业后,张利萍情系非洲,毅然放弃优渥的工作机会,再赴非洲力拓教育扶贫援非路。她说:“在那里有一群和我一样渴望知识、渴望发展的学生,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走进非洲,走近他们。”张利萍不畏艰辛地为非洲孩子点亮知识的星火,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国文化。她从不在意别人眼中的“大悲苦”,因为她心中早有了“大情怀”。在蔚蓝色印度洋的涛声中,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和巍峨的乞力马扎罗山见证下,张利萍的事迹已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一段佳话。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第二次赴非支教结束后,张利萍继续攻读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专业博士学位,探寻中非教育合作的契机。“要做对非洲当地发展有影响、有作用的研究”,她谨记非洲研究学者、导师刘鸿武教授的谆谆教诲,结合自身援非经历,着眼中非合作发展大势,深入探究青年群体在促进中非教育交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与意义。她在发表于《中国非洲学刊》的论文《中非合作进程中的青年角色探析》中写道,“青年应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继承者,‘四点主张’的捍卫者,‘九项工程’的建设者及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的生力军,为促进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和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这也正是她经历的真实写照。

胸怀世界,做中非友谊的使者

20189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深刻指出“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正行走在坦桑尼亚大地上的张利萍决定“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非洲梦的伟大征程”,带动更多非洲青年学习汉语,学习中国经验,改变非洲命运。她表示,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代青年接力前行,走好属于自己时代的长征路,中非友好合作事业也是如此。在浙江省大中学校团员青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思政公开课上,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张利萍分享了自己扎根非洲两年,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工作经历。她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走进非洲,将青春与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联系起来。

从中国小城到非洲大陆,张利萍将青春的汗水浇灌在支教与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外交大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展现了追求理想、无私奉献、历练成长的青春风采。不仅仅是张利萍,还有很多中国青年正奋斗在非洲大陆。202210月,浙师大6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不惧疫情,顺利抵达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他们与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毕业生、交换生一起为中非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着青春和智慧,点亮“勤学刻苦、砺学砺行、知行合一、以梦为马、胸怀天下”的精神光谱。志愿者们用实践证明,只有汇入国家事业的大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只有融入时代发展的江河,奋斗才能拥有无限精彩。

转自:“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