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2,35(5) 於丽明, 李丹丹, 毛开云, 等.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在2011—2020年间的SCI论文产出及研究的热点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法,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机构及期刊分布、国际(地区)合作情况及研究热点等多维度,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中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的论文进行检索分析。
结果
近十年间我国口腔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及质量均有显著增长,发文量前四的机构分别为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鳞癌、牙周炎、骨再生与材料学。
结论
我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在2011—2020年间的SCI论文产出及高质量论文数逐年增加,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口腔医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2019年度口腔医学本科招生机构68家[],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由于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及其影响因子在全球科技评价体系中均具有较大影响力,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的科技论文越来越多地投向了SCI期刊[]。截止目前,尚无文章对口腔医学研究机构的论文发文量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在2011—2020年间发表的SCI文章进行统计,并对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以了解近十年来我国口腔医学领域SCI论文的发表情况与研究趋势。
0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所涉及的SCI收录论文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数据库,检索中国口腔研究机构在2011—2020年发表的文献类型为Article、Review的论文,经过数据清洗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本文通过地址方式,查找口腔机构发表的论文。数据检索时间为2021年8月2日。论文的计量分析均采用国际通用的全计数法,不区分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其他作者。
1.2 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评价指标包括SCI论文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高被引论文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等。其中:ESI高被引论文一般被认为是相关领域的高质量论文。H指数用以评估个人或机构学术论文产出的数量与质量。国际(地区)合作及关键词共现和研究主题图谱均采用VOSviewer软件绘制。
0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维度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口腔领域机构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检索时间维度为2011—2020年,共检索到Article和Review论文242 104篇,其中中国发表论文23 788篇。通过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间该领域的发文量全球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2011年的19 387篇增加到2020年的31 156篇,年均增长率5.4%。我国近十年间在口腔领域的发文量增速远高于全球整体水平,年均增长率达到17.1%,发文量从2011年的1 011篇增加到2020年的4 178篇。我国口腔领域发文量占比也从2011年的5.2%增加到2020年的13.4%,体现出我国口腔领域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显著提升。ESI高水平论文量是指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取并集后的论文集合,通常代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在指引学科发展、体现学术成果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表1中可以看出,从2016年以后我国口腔领域研究机构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开始迅速增长,到2020年高水平论文增速达129%。
表12011—2020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情况
图1中国口腔机构与全球口腔领域研究论文2011-2020年发表趋势
2.2 研究机构维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十年间发文量前15的机构发文量为20 388篇,占口腔领域研究机构发文总量的85.7%,其中四川大学论文总量有3 670篇,第一作者论文量和通讯作者论文量分别有2 691篇和2 649篇。从发文量、ESI高水平论文量、篇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等指标对发文量TOP 15的口腔领域机构进行分析,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发文量、ESI高水平论文量和H指数3个指标方面均位列首位,表明其在口腔领域发文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具有绝对的优势。此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篇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在机构中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在口腔领域发文质量方面表现突出。
表2发文量TOP 15的口腔领域机构情况
2.3 国际合作维度
近10年我国口腔领域发表论文的国际(地区)合作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节点的面积越大代表发文量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代表合作越密切。从图2中可以看出,除中国节点以外,美国处于我国口腔领域合作网络的中心,说明我国口腔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国家为美国。合作网络中的红色部分代表着该部分国家或地区合作较多,从而形成了合作网络较为密集的集群。红色集群内的主要节点包括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丹麦等欧洲国家,说明我国与欧洲国家在口腔领域的合作较为广泛,这一方面是由于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较近,另一方面欧盟一体化的便利也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
图22011—2020年口腔领域发表论文的国际(地区)合作图谱
2.4 研究热点维度
对口腔领域论文前3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其中出现次数超过500次的分别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其它高频关键词包括成骨、预后、炎症、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和组织工程等(表3),主要涉及口腔癌症、牙体牙髓及颌面外科等口腔医学分支。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提示口腔鳞癌是口腔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热点之一。
表32011—2020年口腔领域论文高频关键词分析
口腔研究领域的主题相关关系,可大致分为5个主题方向。其中,第1个为口腔癌相关主题,主要涉及口腔鳞癌、口腔癌及细胞凋亡等关键词和热点;第2个为综合分析回顾,主要涉及荟萃分析、系统综述等;第3个为材料学相关主题,包括钛、胶原、羟基磷灰石等材料学研究和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第四个为骨再生相关主题,主要涉及骨再生、成骨分化、干细胞等再生医学领域相关研究;第五个为牙周病相关主题,主要涉及牙周病、牙周炎、单胞菌等研究。从图3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变化,近十年期间我国口腔研究领域的主题逐渐由材料学和综合分析回顾向口腔癌、骨再生和牙周病转变,其中生物标记、细胞自噬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研究关注点。
图32011—2020年口腔研究领域主题相关时间变化图
03
讨论
191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牙医学院,经过了百余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口腔医学院(系)蓬勃发展,口腔研究机构不断壮大[]。本文对2011—2020年间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研究机构的SCI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口腔研究机构发表的SCI论文发文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说明我国口腔领域科研实力日益增加。具体分析各大口腔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发文量、ESI高水平论文量和H指数3个指标方面均位列首位,数量和质量均远超其他口腔医学研究机构。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篇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在口腔领域发文质量方面表现突出。
从研究热点方面,我们的分析显示近十年口腔领域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口腔肿瘤,口腔鳞癌和舌鳞癌合计频次855,出现频次最高,提示口腔鳞癌是我国口腔领域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之一,这主要与由于临床上口腔鳞癌占口腔癌90%以上因素有关[]。其次是牙周炎、骨再生以及材料学方向的研究,均属于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范畴,为口腔/牙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国际合作维度方面看,我国口腔领域研究学者与美国的合作最多,其次为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丹麦等欧洲国。虽然我国口腔医学研究机构近十年来的发文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上升,但是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相比,在高质量论文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大量的科研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提示我国的论文发表仍深受SCI数据库及其相关机构每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影响因子的制约。以"唯SCI"、"SCI至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全面发力,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坚决破解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等问题。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为突破口,不把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作为唯一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我们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对论文发表问题进行认真思考、重新审视。笔者认为"破五唯"并不是简单地否定SCI论文及其指标,而应该辩证地进行分析。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质量、高水平研究论文以及重大原创性成果仍相对缺乏,论文发表不应重数量,不应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应该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及价值。同时不应一味追求高影响因子,而应重视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摒弃毫无实际意义的、低水平重复的研究。应当鼓励医学科研工作者,以国家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百姓健康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潜心探索、攻坚克难,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建设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指引下,在全体口腔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口腔医学的研究一定会迎来新的突破。
转自:“医学科研与管理空间”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