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周报 | 威斯腾生物生命科学周报11·14
2022/11/18 16:08:33 阅读:151 发布者:
导 语:
医学科学:生育永久改变女性骨骼;
生物科学:科学家构建细胞工厂的“动力引擎”,动物没耳朵前就会“说话”,新研究表明声音交流声音交流始于4亿年前;
技术突破:新技术使病原体检测更快速精准,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有了新技术支持;
医学科学
生育永久改变女性骨骼
基于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生育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永久改变女性的骨骼。这一发现为搞清生育如何永久改变身体提供了新的线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波多黎各萨巴纳·塞卡野外站因自然原因死亡的雌性和雄性灵长类动物,检测了其股骨或大腿骨中板层骨的生长速度。兽医监测并记录了这些灵长类动物的健康和生殖史信息,使研究人员能够将其骨骼成分变化与生活事件进行精确匹配。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生育的雌性灵长类动物相比,生育的灵长类动物体内某些元素的浓度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它们在生殖过程中形成的骨骼钙和磷含量较低。此外,这些灵长类动物在喂养幼崽期间,镁的浓度显著下降。这些发现重申了生育对女性机体的重大影响——很显然,繁衍的证据“写在了生命的骨头上”。
生物科学
科学家构建细胞工厂的“动力引擎”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具备强大而多样的生化反应网络,有望成为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各类高附加值产品的“细胞微工厂”。如何让微生物这一“细胞微工厂”变得更加高效?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研究首次对微生物酵母的能量代谢网络进行了重构,在细胞质内设计并构建了合成的能量系统,即细胞的“动力引擎”,其不仅可以提供能量动力,支撑细胞生长,同时还可以助力“细胞微工厂”产品的高效合成。
动物没耳朵前就会“说话”,新研究表明声音交流声音交流始于4亿年前
提到动物王国中最“健谈”的生物,人们可能会想到鸣禽、海豚,包括人类自身。而龟这种在人们印象中“沉默寡言”的动物可能不会被囊括其中。但事实上,这种魅力十足的爬行动物会通过大量的点击声、鼻息声和咯咯声进行交流。通过记录龟和其他被认为安静的动物的“声音”,科学家得出结论,从鸟鸣到狮吼,所有陆地脊椎动物发声都有一个共同起源,可以追溯到4亿多年前。
技术突破
新技术使病原体检测更快速精准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顾兵团队联合军事医学研究院教授王升启团队,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膜状信号标签为基础,研发了多靶标、快速、高敏、准确检测病原体的新技术.。病原菌四联检POCT靶向临床关注的致病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且对致病菌检测具备可扩展性,可直接对临床样本进行病原菌诊断。因此,该检测技术有望缩短感染性疾病鉴定周期、提高诊断效能、提供精准治疗依据,并最终减少疾病负担和医疗负担。
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有了新技术支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研究团队利用前期发展的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单个神经细胞12种分泌因子的同时检测,包括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源性外泌体,揭示了神经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的异质性和相关性。随后,将其应用于神经—免疫配对单细胞互作研究,发现浸润性巨噬细胞与常驻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的分泌功能调控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浸润性巨噬细胞一般倾向于抑制神经细胞分泌外泌体,而小胶质细胞则会促进神经细胞分泌外泌体。进一步地,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疾病模型下的神经细胞与巨噬细胞或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均会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该研究为深入认识大脑微环境提供了新技术支持,并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标志物的发现提供数据参考。
转自:“威斯腾生命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