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突破!中国成功创制多年生稻:播种一次可连续种植4年,每年收获2季!

2022/11/17 18:00:46  阅读:188 发布者:

1

突破!中国成功创制多年生稻:播种一次可连续种植4年,每年收获2季!

【导读】

记者日前从云南大学了解到,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把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转移到一年生栽培稻中,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

专家认为,该研究是我国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突破之一,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借鉴,也为粮食生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胡凤益团队近日联合国内外相关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性》在线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的可持续生产力与生产潜力”的研究论文,并同步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变革促进可持续农业”研究简报,详细介绍了团队20年来通过种间远缘杂交创制多年生稻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胡凤益团队自1996年便致力于研究水稻的多年生化并成功创制了多年生稻技术。多年生稻只需栽种一次,期间不需要再购种、育秧、犁田、耙田、插秧,就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并且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

根据胡凤益团队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试验数据显示,多年生稻连续种植4年,每年收获2季,平均每季产量为6.8/公顷,与一年生稻产量(6.7/公顷)相当。多年生稻第二季起,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投入6877个、节约生产投入46.851%,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免耕的生产方式也改善了稻田的土壤结构,有效培肥耕层土壤。目前,胡凤益团队已成功育成了“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多个多年生稻品种。其中,“多年生稻23”于2018年通过品种审定,具有广适、高产稳产、多年生性强等特点。

不过,研究也指出,现有品种从第5年起,由于杂草防控等问题,产量开始明显下降,生产应用上需加强田间管理或重新移栽。但这不影响多年生稻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多年生稻轻简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培肥了稻田土壤,尤其是在梯田和一些脆弱的农田,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欢迎。据初步预测,多年生稻在南北纬40度之间的无霜稻区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截至2021年,多年生稻已在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试验示范成功,惠及55000余名农户。

论文信息:

标题:Sustained productivity and agronomic potential of perennial rice

出版信息:Nature Sustainability07 November 2022

DOI10.1038/s41893-022-00997-3


2

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关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发表

【导读】

117日,美籍华裔数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张益唐关于郎道-西格尔零点猜想(the 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的最新论文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正式对外公开。

118日上午,美籍华裔数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张益唐在线讲述了他证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研究过程。

“朗道-西格尔零点”被定义为广义黎曼猜想的反例。断言“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的猜测,被称为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117日,张益唐的新论文《离散平均估计和朗道-西格尔零点》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正式上线,该论文长达111页。

“前几天论文刚在网上挂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不是做数学的不理解,以为这是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解决了,甚至有人以为是证明了黎曼假设是错的。我再说一遍,我可没有这个本事,我只是在一定范围里部分解决黎曼假设应该是对的。如果说我推翻了黎曼假设估计没什么人会相信。”在开始解释证明过程之前,张益唐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在直播中,张益唐使用两块白板,讲解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证明过程。“我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去寻找这些函数,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讲到自己求解的过程时,张益唐笑着说。他表示在本质上已经证明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意即已经把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证明相关指数做到了“2024”,如果把2024换成1,就得到原始形式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2024虽然大于1,但在数学意义上,与1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指数2024可以被改进到什么程度?我想至少可以弄到几百吧。但弄到1?我的办法还是不够。”张益唐亦在直播中称自己“比较幸运”。

20135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数学界乃至公众的关注。在此次关于零点猜想的学术报告中,在线上互动环节,也被网友提到了张益唐之前在素数领域的成就。

针对“朗道-西格尔零点这么困难,会不会像素数定理一样翻越过去”的问题,张益唐笑称这次研究困难更多,但他强调“在数论里头,没有东西是一定不可能的”。“可以说就像大海捞针,针我没捞到,但是把海底的地貌搞清楚了。发现我不需要这根针也能达到,我感觉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张益唐同时表示,这篇论文还要做很多修改、补充和简化。

“目前挂在网上的论文只是预印本,还没有正式发表,也就是说张益唐的文章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尤其这种一百多页的长文,对错有待检验。”一位数论学者表示,目前还不适合发表正式评论。

为何这一研究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一位数学专业博士分析认为,广义黎曼猜想是近代微积分的基础,如果张益唐的证明是正确的会完备黎曼猜想。“数学上有很多看起来是成立的猜想、假设,都没证明出来,此次数论研究成果可能是无限接近的证明,这一论文无论对错,都需要很长时间去研读。证明一小步,学科一大步。

论文信息:

标题:Discrete mean estimates and the Landau-Siegel zero

出版信息:arXiv07 November 2022

DOI10.48550/arXiv.2211.02515

转自:“科研之友 ScholarMat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